[实用新型]零能耗的自行车信号指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1133.0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3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钱瑜;王跃进;张媛媛;谭浩;曹洋;陶思源;李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J6/06 | 分类号: | B62J6/06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杜丹盛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耗 自行车 信号 指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的结构领域,具体为零能耗的自行车信号指示装置。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一种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其原理是利用骑行者的人力踩动踏板,驱动后轮使车辆前进。自行车具有制造成本低、传动效率高的优点,是一种轻便高效的交通工具,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自行车以其无污染无排放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短途交通和体育锻炼。
由于没有装备发动机或者电动机,所以传统的自行车只在尾部安装有非常简易的反光式信号指示装置。由于不能主动发光,因此在夜间行驶时,其指示装置的可视距离和可视角度都非常有限,在照明条件较差的路段尤其容易发生事故。为了提高行驶安全性,需要一种零能耗、能主动发光的自行车信号指示装置。
现有的自行车信号指示装置:如授权公告号CN10210769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公开的“零能耗的自行车照明和指示装置”,在自行车轮的钢丝上装有磁铁,在车架上和磁铁的对应处装有带铁芯的电磁感应线圈,通过导线向储能装置充电,然后驱动照明和指示装置;但是,在该方案中,电磁感应线圈的感生电流产生的磁场会对车轮上的磁铁产生吸力,增加车轮转动的阻力,即电能的来源本质上是骑行者额外付出的体力,不能称为真正意义的零能耗。
又如授权公告号CN10134939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公开的“自行车LED压电发电照明装置”,通过在自行车受压部位设置压电陶瓷片来进行压电发电,点亮安装在自行车上的LED警示灯,以方便远方对自行车的辩识;但是,该方案没有考虑到自行车骑行过程中,受压部位的形变值是一个随路况变化的随机过程,在坏路上的激烈颠簸和在好路上的平稳行驶,其路况所产生的形变极限值差别极大,因此在此种工况下使用形变范围很小的压电陶瓷片,会陷入要么在好路上发不出电,要么在坏路上被损坏的两难境地,而且,使用价高易损的压电陶瓷也不符合自行车价廉物美、耐用高效的特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零能耗的自行车信号指示装置,其使得在自行车骑行时无需骑行者额外付出体力,确保在任何道路情况下都能够正常使用,且成本较低、耐用高效,使其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自行车。
零能耗的自行车信号指示装置,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车座、车架,所述车座的端盖固装于所述车架的支承杆后、通过压缩弹簧支承于下部支承件,所述下部支承件和所述车架连为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的端盖和所述下部支承件之间装有弹性动力装置,所述弹性动力装置具体包括振动弹簧、高密度永磁体、导向套筒,所述导向套筒支承于所述下部支承件,所述导向套筒内插装有所述高密度永磁体,所述振动弹簧的上端面固连于所述车座的端盖的下端面,所述振动弹簧的下端面固连于所述高密度永磁体的上端面,所述高密度永磁体的下端面固连于外圈拉伸弹簧的上端面,所述外圈拉伸弹簧的下端面固连于所述下部支承件的上端面,所述外圈拉伸弹簧位于所述导向套筒内部;所述导向套筒的内部绕装有螺旋排布的电感线圈,所述电感线圈的两端外接整流器,所述整流器的两极外接自行车信号灯、储能电容的两极,储能电容和所述自行车信号灯均并联于所述整流器的两极。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内圈压缩弹簧位于所述外圈拉伸弹簧的内部,所述内圈压缩弹簧的下端面固连于所述下部支承件的上端面,所述内圈压缩弹簧的上端悬空,所述内圈压缩弹簧的长度为所述外圈拉伸弹簧的三分之二;
所述内圈压缩弹簧和所述外圈拉伸弹簧的旋向相反;
所述内圈压缩弹簧的悬空位置焊接有端面挡片;
所述自行车信号灯具体包括后指示灯、前指示灯、刹车灯,所述整流器的两极单独连接后指示灯;
所述整流器的两极分别并联连接后指示灯、前指示灯;
所述整流器的两极连接所述刹车灯,所述刹车灯和所述整流器的两极导线之间设置有刹车开关,所述刹车开关和刹车把手相连接;
所述自行车信号灯的光源为低压LED光源;
所述储能电容具体为大容量电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11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