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五轴运动定位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98431.9 | 申请日: | 2012-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50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少腾;姚力;楼轶;胡瑛俊;吴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 定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五轴运动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电能表是一种新型全电子式电能表,具有电能量计量、实时监控、自动控制、信息交互及数据交互等功能,方便用户准确迅速地了解家庭的用电情况,制定节能计划。智能电能表是智能电网(特别是智能配电网)数据采集的重要基础设备,对于电网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承担着原始电能数据采集、计量和传输的任务,是实现信息集成、分析优化和信息展现的基础,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增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是构成智能电能表的核心部件,是承载各种电子元器件的母体,每个智能电能表均有一块PCB及大量的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集成芯片等等,这些元器件主要以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及插孔式安装技术焊接在PCB板上。
PCB及其元器件的检测在智能电能表生产过程中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合格率,检测尤其重要。由于生产现场的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加工制造过程中各种误差的存在,电路板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缺陷,比如电路板上组件缺失、偏移以及错件等,这样必然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对电路板进行实时检测,实时结果分析和及时差错纠正,可以避免废品、改善质量、降低损耗。
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人工检测,电测试和X射线测试方式。人工检测方式最方便、实用、适应性最强的一种检测方式。它依靠人眼加放大镜(5-40倍左右)进行PCB元器件的检查工作。受自身生理因素的限制,人工检测方式效率低、漏检率高、主观性强、易受外界干扰,难以满足PCB元器件准确、可靠、重复性高的检测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五轴运动定位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人工检测方式效率低、漏检率高、主观性强、PCB板检测易受外界干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五轴运动定位系统,包括:
机箱外壳;
设置在所述机箱外壳内侧顶部,用于为待检测PCB板提供照明环境的光学照明装置;
设置在所述光学照明装置下方的,用于固定待检测PCB板,并实现五轴运动的五轴移动装置;
与所述五轴移动装置相连,用于根据外界计算机的信号控制所述五轴移动装置进行相应的五轴运动的控制器;
设置在所述五轴移动装置的下方,用于传送带检测PCB板的传送机。
优选的,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五轴移动装置上的,用于放置待检测PCB板并设置有多个螺纹孔的载物台。
优选的,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载物台上,用于调节待检测PCB板呈不同位置关系的PCB板安装装置。
优选的,所述PCB板安装装置包括:
底板;
设置在所述底板一端的第一定位杆;
设置在所述底板另一端的第一支撑杆以及第二支撑杆;
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方的调节片;
设置在所述调节片上方,且与所述第一定位杆平行设置的第二定位杆;
设置在所述底板下方的,用于保证待检测PCB板在被输送至检测平台时按照预定方向运动的导向条。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夹紧待检测PCB板的磁性夹紧装置。
优选的,所述传送机为U形带式输送机、管形带式输送机、气垫式带输送机、钢绳牵引带式输送机、压带式带输送机或QD80轻型固定式带输送机。
优选的,所述五轴移动装置包括:
根据所述控制器产生的电信号转换为角位移的步进电机。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五轴运动定位系统,包括:机箱外壳、光学照明装置、五轴移动装置、控制器以及传送机。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受自身生理因素的限制,人工检测方式效率低、漏检率高、主观性强、易受外界干扰,难以满足PCB元器件准确、可靠、重复性高的检测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84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