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造桥车的支承纵移调节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79074.1 | 申请日: | 2012-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3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巩立辉;张文山;刘元胜;职山杰;梁勇;魏永辰;雷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方特种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赵艳 |
地址: | 2151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造桥 支承 移调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造桥车的支承纵移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架设中,通常梁块节段在梁场预制,地面运输至桥位,再现场将梁块节段拼装成桥,因此,架桥机是桥梁架设中必不可少的工程机械。现有的架桥机,有多个支柱、支腿,在架设和过孔时配合交替运作,这样的结构不仅使得施工效率低,工作周期长,还需要较多的辅助设备进行搬运,使得整体成本提高;同时,过孔繁琐占用较长的时间,转场、过隧道等情况时更是存在拆卸、安装、运输等问题。所有这些都造成了架桥机无论是运输还是架设施工中的效率低、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造桥车的支承纵移调节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造桥车的支承纵移调节机构,所述的支承纵移调节机构包括:支承调节机构和节段纵移调节机构,所述的支承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造桥车主梁顶部并且能够沿主梁长度方向移动的小车、设置在所述的小车顶部并且能够沿主梁左右方向移动、高度方向升降的千斤顶;所述的节段纵移调节机构包括闭合的链条系统,所述的链条系统能够驱动所述的小车移动,所述的小车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的链条系统驱动其移动与否的锁止机构,当所述的锁止机构锁定时,所述的链条系统驱动所述的小车移动。
优选地,所述的锁止机构包括锁止链轮、曲柄压杆以及锁止爪,所述的曲柄压杆与所述的锁止爪相传动连接,当所述的锁止爪未与所述的锁止链轮相锁定时,所述的锁止链轮通过所述的链条系统的驱动自转;当所述的锁止爪与所述的锁止链轮相锁定时,所述的锁止链轮通过所述的链条系统的驱动所述的小车移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链条系统包括链条,驱动所述的链条传动的驱动减速机,所述的锁止链轮与所述的链条相啮合。
优选地,所述的小车上活动设置有横移滑块,所述的千斤顶设置在所述的横移滑块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小车上设置有横移油缸,所述的横移油缸作用在所述的横移滑块上。
优选地,主梁的每个节段块设置有两组所述的支承调节机构。
优选地,每根主梁设置有一个所述的节段纵移调节机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支承纵移调节机构能够完成梁块节段的输送,并且能够对梁块节段进行三维调整,其结构简单,输送安全,机动、灵活。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顶升辅助机构的主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顶升辅助机构的俯视图;
附图5-9为本实用新型中顶升机构的工作过程图;
附图10-1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承纵移调节机构的工作过程图;
附图13-25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图。
其中:1、模块车;10、拉杆;11、拉杆;12、拉杆;13、拉杆;2、分载梁;20、支承牛腿;3、顶升机构;30、顶升立柱;300、箱形节段块;32、顶升辅助框架;33、液压油缸;4、主梁;40、连杆;41、连杆;42、连杆;43、连杆;44、连杆;45、连杆;5、支承纵移调节机构;50、小车;51、千斤顶;52、锁止链轮;53、曲柄压杆;54、锁止爪;55、链条;56、驱动减速机;57、横移滑块;58、横移油缸;6、支腿机构;60、支腿本体;61、支承立柱;62、分配梁;63、支承油缸;7、墩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的一种造桥车,其包括多台模块车1、设置在模块车1上的分载梁2、设置在分载梁2上的顶升机构3、设置在顶升机构3上的主梁4、设置在主梁4顶部的支承纵移调节机构5、设置在主梁4底部的支腿机构6以及液压及电气控制系统。以下具体对各个机构做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方特种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大方特种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90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