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减震器的防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7512.2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1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奇;余见山;杨安志;马芳武;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6 | 分类号: | F16F9/36;B60G13/0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蔡正保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减震器 防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前减震器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减震器包括活塞杆和储油筒,带有活塞的活塞杆插入储油筒内,活塞上有节流孔,使得被活塞分隔出来的两部分空间中的油可以互相补充,阻尼就是在具有粘性的油通过节流孔时产生的,节流孔越小,阻尼力越大,油的黏度越大,阻尼力越大,减震器设置在车轮和车身之间。
其中,前减震器的上端固定在发动机舱内的车身板上,车身板上设有安装孔,活塞杆的上端插接在安装孔内并伸出到车身板外端,活塞杆的上端还设有外螺纹,通过外六角螺母与外螺纹配合将活塞杆与车身板固连,在活塞杆上还设有内六角螺母,在安装活塞杆或拆卸活塞杆时,利用内六角扳手插入内六角螺母内使活塞杆固定,再用扳手旋转外六角螺母,实现活塞杆的拆装。
由于前减震器的拆装部分位于发动机舱内的导水主板下方,雨水会进入到前减震器活塞杆内六角螺母的凹坑中,活塞杆内六角凹坑积水锈蚀,使内六角螺母无法拆下,而车辆在行驶一段时间后,减震器可能会出现漏油或其他故障,需要拆卸减震器对其进行维修,内六角螺母腐蚀后给减震器的维修带来很大的困难,需要对前减震器进行防水处理,以提高汽车的性能,减小汽车的维修费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前减震器的防水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防止减震器的拆装部位进水后腐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前减震器的防水结构,前减震器包括穿设在车体上并部分伸出车身钣金的活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伸出车身钣金的一端上设有用于拆装的拆装部,本防水结构包括一个设置在拆装部上端的罩体,所述的罩体能够将拆装部遮盖且与拆装部之间设有一个能将两者固连的连接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由于汽车前减震器与车身的安装部位位于发动机舱盖的下端,易与雨水接触并发生腐蚀,使前减震器上的活塞杆的拆装部失效,在活塞杆上的拆装部上设置一个罩体将拆装部遮挡,防止雨水经过并堆积,避免拆装部腐蚀而影响前减震器的拆装。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前减震器的防水结构中,所述的拆装部还包括开设在活塞杆上端端面上的定位孔,所述的罩体可拆卸连接在活塞杆上并能够将定位孔遮挡。拆装前,需要用扳手卡住定位孔使其不能旋转,然后对活塞杆进行拆装,该部位由于孔径较小,腐蚀很容易造成其定位失效,本防水结构的首要目的就是利用罩体将该定位孔遮挡。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前减震器的防水结构中,所述的车身钣金向下凹陷形成一个凹口,所述的拆装部穿设在凹口内。由于车身底盘和车轮之间的距离较短(特别是轿车),前减震器一般顶入到发动机舱内形成峰状,在该处设有凹口是为了更好的将活塞杆固定。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前减震器的防水结构中,所述的拆装部包括设置在活塞杆上的外螺纹和与外螺纹配合的螺母,所述的螺母能够将活塞杆固定在凹口底部的车身钣金上。螺母能够将活塞杆固定在车身钣金上,拆装时,用扳手卡住定位孔使其不旋转,然后旋转螺母即可。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前减震器的防水结构中,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固设在罩体下端的固定孔,所述的固定孔上设有内螺纹并能够与活塞杆外螺纹配合将罩体固定在活塞杆上。罩体结构简单,利用了活塞杆上原有的外螺母,这大大减小了本防水结构的实施成本和生产成本。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前减震器的防水结构中,所述的罩体呈伞状,所述罩体的边缘超出安装孔的开口边缘并能够抵靠在车身钣金上。本罩体在对定位孔进行防水的同时还对螺母、活塞杆等进行防水,已达到较好的防水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防水结构利用了活塞杆上的外螺纹,将罩体直接固定在活塞杆上的外螺纹上,无需对原有零部件进行改动,这大大减小了本结构的实施成本。
2、拆装时需要定位孔和螺母一起使用,本结构中的罩体不但件定位孔遮挡,而且对整个凹口进行了遮挡,能起到较好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汽车前减震器的防水结构半剖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罩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活塞杆;2、车身钣金;3、拆装部;4、罩体;51、固定孔;6、凹口;7、定位孔;8、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75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