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BOOST升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4043.2 | 申请日: | 2012-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8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英;杨耀昌;赖声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艾炜特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155 | 分类号: | H02M3/155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邓猛烈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oost 升压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压转换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BOOST升压电路。
背景技术
BOOST升压电路,英文名the boost converter,或者叫step-up converter,是一种开关直流升压电路,它的输出电压比输入电压高。
传统的一种BOOST升压电路包括组成外围电路的元器件:电感L1、开关管Q1、二极管D1和电容C1,L1的一端与电压输入端连接,L1的另一端与Q1的漏极、D1的正极连接,D1的负极与C1的一端、电压输出端连接,C1的另一端与Q1的源极、电源地连接,还包括脉宽调制芯片(PWM IC),脉宽调制芯片的驱动输出端(第7脚)连接Q1的栅极,脉宽调制芯片的反向误差放大器端(第1脚)连接D1的负极,脉宽调制芯片通过驱动输出端来控制上述组成外围电路的元器件,使得BOOST升压电路为负载提供所需输出电压。
上述BOOST升压电路的缺点是仅设有一个二极管D1,随着流过电流的增大,二极管的压降也增大,从而增大了开关管Q1的开关损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开关管的开关损耗小的BOOST升压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BOOST升压电路,包括电感L1、开关管Q1、二极管D1和电容C1,还包括脉宽调制芯片,电感L1的一端与电压输入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开关管Q1的漏极、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容C1的一端与电压输出端连接, 电容C1的另一端与开关管Q1的源极、电源地连接,脉宽调制芯片的驱动输出端连接开关管Q1的栅极,还包括二极管组,二极管组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组的负极连接脉宽调制芯片的反向误差放大器端和电压输出端。
其中,所述二极管组包含一个二极管。
其中,所述脉宽调制芯片为L6561 IC或L6562 IC。
其中,所述开关管Q1为10N60 MOS管或10N80 MOS管。
其中,所述二极管D1为IN5406 二极管。
其中,所述电容C1为400V/100uF电容。
其中,还包括电阻R1和R2,电阻R1一端连接二极管组的负极,电阻R1另一端连接电阻R2和脉宽调制芯片的反向误差放大器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脉宽调制芯片的接地端和电源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传统BOOST电路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在Q1的漏极与脉宽调制芯片的反向误差放大器端之间串联了二极管D1和二极管组,D1和二极管组串联使得二极管上的电压稳定,降低流过电流对压降的影响,从而使电压转换过程中开关管的开关损耗比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BOOST升压电路,包括电感L1、开关管Q1、二极管D1和电容C1,还包括脉宽调制芯片,电感L1的一端与电压输入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开关管Q1的漏极、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容C1的一端与电压输出端连接, 电容C1的另一端与开关管Q1的源极、电源地连接,脉宽调制芯片的驱动输出端(第7脚)连接开关管Q1的栅极, ,还包括二极管组,二极管组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组的负极连接脉宽调制芯片的反向误差放大器端(第1脚)和电容C1一端。宽调制芯片的反向误差放大器端用于误差放大器反相端输入,二极管D1和二极管组串联使得二极管上的电压稳定,降低流过电流对压降的影响,从而使电压转换过程中开关管的开关损耗比较小。实际运用中,可根据开关管Q1和二极管的型号,二极管组包含一个二极管。图1中以D2-Dn的二极管组合示意二极管组。
脉宽调制芯片为L6561 IC或L6562 IC。开关管Q1为10N60 MOS管或10N80 MOS管。二极管D1为IN5406 二极管。电容C1为400V/100uF电容。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电阻R1和电阻R2,电阻R1一端连接二极管组的负极,电阻R1另一端连接电阻R2和脉宽调制芯片的反向误差放大器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脉宽调制芯片的接地端(第6脚)和电源地。
脉宽调制芯片具有典型的外围电路结构,在图1中未画出来,其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方案的创新点在于在Q1的漏极与脉宽调制芯片的反向误差放大器端之间串联有至少二个二极管。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艾炜特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艾炜特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40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型电磁阀
- 下一篇:车辆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可调式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