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反馈式电动折叠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7377.7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6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尹国英;尹嘉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尹国英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B62M6/9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5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馈 电动 折叠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方便折叠携带,在车辆制动或下坡时能回收能量的自反馈式电动折叠自行车。
背景技术
电动车停放的时候比较占地方,因此,发展一种折叠后能够充分降低总体积的电动车,就能够利用箱式电动车高密度立体停车装置,为电动车成为优先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绿色出行理念创造条件。特别是在城市交通口益拥堵、油价高涨的背景下,以上班及出行改用环保型的交通方式的可能性越来越有必要,为了使用者在路途遥远时能够同样使用自行车代步,通常是在传统自行车的基础上增加电池与电机进行动能供应,传统电动车的电池盒均体积较大,造成车架外观粗糙,同时车把多采用固定式或者组合式结构,这样的车把结构也使整车的体积有所增大,不便携带。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个折叠电动车的公开方案,因为要照顾到最常见的链传动装置和以直管构成的车架结构,所以大部分方案中都会在车梁某一位置做出断点,在断点处加入铰链或转动关节从而达到叠合的目的,电动车以这样的方式折叠后往往还略显臃肿,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102442387A公开了一种折叠式电动自行车,包括车架组件、车把组件、前叉组件、前制动系统,车架组件前端设有车把组件,车把组件下端设有前叉组件,前叉组件上设有前制动系统 ,在中部设置折叠关节使之能够快速完成折叠,操作简单方便,电机安装在前叉的开档中间,安装牢固,性能稳定,安装前制动系统后,整车刹车性能大大提高,充分保证了安全性能;车把组件可快速调节车把高低需求,以达到舒适的骑行效果,此实用新型使用在中部设置折叠关节的方式,折叠后体积仍然很大,携带的方便性较差,不够便捷。
也有些方案选择了很小直径的车轮,体积是减小了,但是直径太小的车轮通过性不好,骑行时候舒适感下降。如已经公开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102180215A公开了一种6英寸折叠自行车,包括联杆机构、坐管、鞍座、后叉、车身前架、前叉、车把、前轮、后轮和驱动机构,通过使用联杆折叠机构,使折叠速度提高,采用五通管作为折叠轴,使联杆折叠机构更加合理紧凑,并且将车座和脚蹬的距离拉开,采用V字型折叠手把和折叠把立管的配合,让自行车折叠的更小,此公开的实用新型虽然满足了将车身折叠得更小的要求,但实际骑行并不舒适,同时不具备动力供应机构,而前后轮直径非常小,不适于骑行路途过长,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提供一种折叠更方便、折叠后更紧凑骑行更舒适的折叠自行车,进一步地,增加电动机、发电机和电池后,成为方便折叠的自反馈式电动折叠自行车。
一种自反馈式电动折叠自行车,包括呈U型车梁、车把组件、前叉组件、后叉组件、脚踏板组件、前轮、后轮、鞍座组件和设于车梁内腔内电池,所述车把组件包括车把管Ⅰ、车把管Ⅱ和左右对称的两个把手,前叉组件、后叉组件均为单臂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管Ⅰ与车把管Ⅱ为劣弧形,所述车把管Ⅱ两端各通过一个自锁式旋转关节连接于车把管Ⅰ与车梁之间,所述的鞍座组件包括鞍座管与鞍座,所述鞍座管为劣弧形,两端各通过一个旋转关节连接于前梁与鞍座之间,所述车梁前部和后部各设有一个前翻转关节、后翻转关节,使得车梁的前上管与前叉组件绕前翻转关节翻转后带动前轮落入车梁所包围的范围内,同时后叉绕后翻转关节翻转后,后轮也落入车梁的包围范围内,所述后叉组件上固定有自发电装置,所述后轮内壁设有后轮齿轮,该后轮齿轮与自发电装置外圈齿轮啮合,通过骑行时后轮转动带动啮合的外圈齿轮进行发电,发电电能通过导线储存于电容中,所述电容内置于车梁内腔内所述电池周边,与电池电控连接。
为了充分的利用自发电装置所提供的电能,让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更加舒适,且能饮用到适宜温度的水,所述鞍座上设有与所述电容连接的冷暖座,所述的车梁中部设有与所述电容电控连接的冷暖箱。
为了便于前部车身的折叠:所述前翻转关节包括连接车梁前上管的上管接头、连接车梁的下管接头、钮轮、垫块、自锁锁爪、柱销、锁爪导向块、燕尾槽外盖和弹簧,其中上管接头和下管接头同轴连接,上管接头可绕轴心旋转,钮轮穿过下管接头对应的通孔,一端通过螺纹旋入垫块,垫块通过钮轮限位于下管接头内侧,可通过钮轮的旋紧或者旋松顺着钮轮的长轴轴向移动,柱销一端插入上管接头内,套上弹簧后与内置于上管接头下方的空腔内的自锁锁爪固定,另一端限位于上管接头外侧,自锁锁爪同时在其背部限位于锁爪导向块上,可顺着锁爪导向块的方向移动,锁爪导向块另一侧同时固定于上管接头的燕尾槽外盖上,自锁锁爪扣锁形状与垫块扣锁形状互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尹国英,未经尹国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73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驱动多关节水下矢量推进装置及其仿生机构
- 下一篇:焊接辅助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