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臂式起重机一键展开/收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5905.5 | 申请日: | 201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4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宋昆;薛耀锋;徐磊;张波;朱从民;张红;李润生;赵长茂;俞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6C13/22 | 分类号: | B66C13/22;B66C23/6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臂式 起重机 展开 收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起重机领域,涉及一种起重机展开/收拢装置,尤其是一种折臂式起重机一键展开/收拢装置。
背景技术
折臂式随车起重机展开过程中一般是先收拢一下外臂,然后展开内臂,当内臂展开到一定角度时,开始展开外臂,在外臂的展开过程中,如果外臂与转台等发生干涉,则需要进一步展开内臂至适当位置,然后继续展开外臂。由于展开过程中,难于把握内臂最恰当的展开角度,需要在展开过程中进行调整,降低了展开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折臂式起重机一键展开/收拢装置及方法,该装置通过在折臂式起重机上设置数据采集装置,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安装在起重机上的处理器模块进行分析判断,处理器模块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发出指令对执行装置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折臂式起重机自动展开/收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
包括操作装置以及安装在起重机机身上的数据采集装置、处理器模块和执行装置;所述操作装置以及数据采集装置均通过处理器模块中的输入电路与处理器模块相连;处理器模块通过其内部的输出电路与执行装置相连。
上述操作装置包括用于切换起重机普通操作模式与一键操作模式的切换开关2和控制起重机上各油缸伸出/回缩的操纵杆。
上述操作装置通过有线方式或者无线方式与处理器模块相连。
上述数据采集装置包括长度传感器,重量传感器,第一、第二角度传感器,转角传感器以及限位开关和挡片;所述长度传感器设置在起重机外臂的前端,第二角度传感器设置在外臂的后端,并且安装在外臂与内臂相连接的部位;第一角度传感器设置在内臂的后端,并且安装在内臂与支座相连接的部位;转角传感器与限位开关安装在起重机支座上,挡片安装在转台上;所述重量传感器安装在起重机的吊钩处。
上述处理器模块包括依次相连的输入电路,可编程控制器以及输出电路。
上述处理器模块安装在起重机支座上或者起重机底盘上。
上述执行装置包括控制第一变幅油缸、第二变幅油缸、伸缩臂油缸以及吊机回转油缸的四路电磁比例换向阀。
上述执行装置安装在吊机底座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统折臂式起重机上设置数据采集装置,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安装在起重机上的处理器模块进行分析判断,处理器模块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发出指令对执行装置进行控制,从而一键操作实现吊机从任意状态自动收拢至行驶状态,通过程序实现最优路径展开,减少调整操作过程,提高展开与撤收的效率及自动化水平,提高作业效率。同时,数据采集装置、处理器模块、执行装置等均可与现有力矩限制器共用,增加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随车起重机上应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流程图。
其中:1为操作装置;2为切换开关;3为处理器模块;4为执行装置;5为支座;6为操纵杆;7为长度传感器;8为重量传感器;9为第二角度传感器;10为第一角度传感器;11为转角传感器;12为限位开关;13为挡片;14为;15为基座;16为内臂;17为外臂;18为第一变幅油缸;19为第二变幅油缸;20为伸缩臂油缸;21为吊机回转油缸;22为伸缩臂;23为吊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3,这种折臂式起重机一键展开/收拢装置,包括操作装置1以及安装在起重机机身上的数据采集装置、处理器模块3和执行装置4;所述操作装置1以及数据采集装置均通过处理器模块3中的输入电路与处理器模块相连;处理器模块3通过其内部的输出电路与执行装置4相连。
操作装置1包括用于切换起重机普通操作模式与一键操作模式的切换开关2和控制起重机上各油缸伸出/回缩的操纵杆6。切换开关的设置是为了防止一键操作与普通操作混淆而发生误操作,切换开关实现普通操作与一键操作的功能切换,使得该操纵杆在一键操作状态下往上扳发出一键展开的指令,而往下扳发出一键收拢的指令,且该操作装置通过有线方式或者无线方式与处理器模块3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59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