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粘调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5965.9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65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龚国芳;廖湘平;刘毅;韩冬;杨学兰;杨晓霖;杨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D35/00 | 分类号: | F16D3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陈昱彤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粘调速装置,可应用于电力、石化、冶金、煤炭等高能耗行业中各种风机、水泵等装置的调速节能。
背景技术
液粘调速离合器是一种液粘调速装置,它基于牛顿内摩擦定律,依靠液体粘性,油膜剪切来传递动力,通过改变油膜间隙来调节转速。七十年代美国费城齿轮公司率先研发出液粘调速技术产品,我国北京理工大学魏宸官教授在引进美国技术的基础上并自主研发成功了基于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的新型液粘调速装置,并且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
液粘调速装置的摩擦副间油膜是影响其性能的核心因素,传统液粘调速装置采用单活塞结构压紧方式,依靠润滑油泵通过整体式主动轴上的分油道将油液压入摩擦副间,这样建立起来的各摩擦副间油膜不均匀,从而造成摩擦片偏磨,靠近活塞一侧的摩擦片磨损严重,远离活塞一侧的摩擦片几乎无磨损。这是造成液粘调速装置的调速性能变差、工作寿命变短的本质原因之一。并且整体式主动轴生产制造过程必须经过锻造工艺,锻造毛坯质量大,难加工,成本高。因此合理改进传统液粘调速装置的控制油路及润滑油路,提高液粘调速装置摩擦副间油膜均匀程度是影响其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
到目前为止,采用液粘调速原理设计的液粘调速装置主要有:CN86104607A公布了一种液体粘性传动调速离合器,CN200996420Y公开了一种液体粘性软启动装置,CN201246456Y公布了一种带式输送机液体粘性无极调速装置,CN201236906Y公开了一种基于变频控制的液粘无极调速装置,CN102155526A公布了一种机械-液粘复合式无极调速装置,CN101782142A公开了一种液粘调速传动装置调速主机,CN101440865A公布了一种液粘行星调速装置主机。这些中国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各有其优点,也解决了一些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问题,但是它们的主机结构形式、润滑油路、控制油路类似,均采用的是单活塞式压紧和整体式主动轴结构,通过整体式主动轴上的分油道将油液压入主被动摩擦副间,这样建立起来的各摩擦副间油膜不均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摩擦副偏磨问题,从而影响液粘调速装置的工作性能及使用寿命。这是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液粘调速装置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摩擦副偏磨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液粘调速装置,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部分或全部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液粘调速装置包括传动机构、控制机构、主动轴透盖和被动轴透盖,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轴、主动摩擦片、被动摩擦片、被动鼓、被动盘和被动轴,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活塞缸,被动摩擦片安装于被动鼓上,被动鼓与所述被动盘固定连接,被动盘与被动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轴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径向油道和轴向油道,被动轴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径向油道、第二径向油道和轴向油道;所述主动轴透盖设有能够与外界的润滑油供油系统连通的径向油道,被动轴透盖设有能够与外界的控制油供油系统连通的径向油道;被动轴的轴向油道通过被动轴的第一径向油道与被动轴透盖的所述径向油道连通,主动轴的轴向油道通过主动轴的第一径向油道与主动轴透盖的所述径向油道连通;其特征是:还包括齿套和支承座,所述齿套与主动轴固定连接,齿套位于主动轴的动力输出端的端部,主动摩擦片安装于齿套上;所述支承座与被动轴连接,且支承座与被动轴能够相对转动;支承座位于被动轴的动力输入端的端部,支承座与齿套连接,且由支承座和齿套共同围成一个润滑油油腔,主动轴的轴向油道与所述润滑油油腔连通,被动轴的轴向油道与润滑油油腔互不相通,润滑油能够经润滑油油腔进入主动摩擦片和被动摩擦片之间;第一活塞缸的工作油油腔与被动轴的第二径向油道连通。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活塞缸包括所述被动盘、第一活塞顶盘、第一活塞和第一预压弹簧;第一活塞顶盘与所述被动轴固定连接,在被动盘和第一活塞顶盘之间形成第一活塞缸的缸体,第一活塞置于该缸体内并将该缸体分隔成互不相通的第一弹簧位移容腔和第一工作油油腔,其中,在第一活塞和被动盘之间形成的是所述第一弹簧位移容腔,在第一活塞和第一活塞顶盘之间形成的是所述第一工作油油腔;所述第一预压弹簧设于第一弹簧位移容腔内,第一预压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活塞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一预压弹簧的另一端与被动盘固定连接,第一活塞的另一个端面与被动摩擦片组中最靠近的一片被动摩擦片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59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用井下可拆卸近视护目镜
- 下一篇:一种输液瓶回收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