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粘调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5965.9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65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龚国芳;廖湘平;刘毅;韩冬;杨学兰;杨晓霖;杨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D35/00 | 分类号: | F16D3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陈昱彤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速 装置 | ||
1.一种液粘调速装置,包括传动机构、控制机构、主动轴透盖和被动轴透盖,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轴、主动摩擦片、被动摩擦片、被动鼓、被动盘和被动轴,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活塞缸,被动摩擦片安装于被动鼓上,被动鼓与所述被动盘固定连接,被动盘与被动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轴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径向油道和轴向油道,被动轴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径向油道、第二径向油道和轴向油道;所述主动轴透盖设有能够与外界的润滑油供油系统连通的径向油道,被动轴透盖设有能够与外界的控制油供油系统连通的径向油道;被动轴的轴向油道通过被动轴的第一径向油道与被动轴透盖的所述径向油道连通,主动轴的轴向油道通过主动轴的第一径向油道与主动轴透盖的所述径向油道连通;其特征是:还包括齿套和支承座,所述齿套与主动轴固定连接,齿套位于主动轴的动力输出端的端部,主动摩擦片安装于齿套上;所述支承座与被动轴连接,且支承座与被动轴能够相对转动;支承座位于被动轴的动力输入端的端部,支承座与齿套连接,且由支承座和齿套共同围成一个润滑油油腔,主动轴的轴向油道与所述润滑油油腔连通,被动轴的轴向油道与润滑油油腔互不相通,润滑油能够经润滑油油腔进入主动摩擦片和被动摩擦片之间;第一活塞缸的工作油油腔与被动轴的第二径向油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粘调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活塞缸包括所述被动盘、第一活塞顶盘、第一活塞和第一预压弹簧;第一活塞顶盘与所述被动轴固定连接,在被动盘和第一活塞顶盘之间形成第一活塞缸的缸体,第一活塞置于该缸体内并将该缸体分隔成互不相通的第一弹簧位移容腔和第一工作油油腔,其中,在第一活塞和被动盘之间形成的是所述第一弹簧位移容腔,在第一活塞和第一活塞顶盘之间形成的是所述第一工作油油腔;所述第一预压弹簧设于第一弹簧位移容腔内,第一预压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活塞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一预压弹簧的另一端与被动盘固定连接,第一活塞的另一个端面与被动摩擦片组中最靠近的一片被动摩擦片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粘调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活塞缸包括所述被动盘、第三弹簧顶盘、第三活塞和第三弹簧;第三弹簧顶盘与被动轴固定连接,在被动盘和第三弹簧顶盘之间形成第一活塞缸的缸体;第三活塞置于该缸体内并将该缸体分隔成互不相通的第三弹簧位移容腔和第三工作油油腔,其中,在第三活塞和被动盘之间形成的是所述第三工作油油腔,第三活塞和第三弹簧顶盘之间形成的是所述第三弹簧位移容腔;所述第三弹簧设于第三弹簧位移容腔内,第三弹簧的一端与第三弹簧顶盘固定连接,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三活塞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三活塞的所述端面与被动摩擦片组中最靠近的一片被动摩擦片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液粘调速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二活塞缸,所述第二活塞缸包括支承盘、第二活塞顶盘、第二预压弹簧和第二活塞;第二活塞顶盘与主动轴固定连接,支承盘与主动轴动密封连接,在支承盘和第二活塞顶盘之间形成第二活塞缸的缸体,第二活塞置于该缸体内并将该缸体分隔成互不相通的第二弹簧位移容腔和第二工作油油腔,其中,在第二活塞和支承盘之间形成的是所述第二弹簧位移容腔,在第二活塞和第二活塞顶盘之间形成的是所述第二工作油油腔;所述第二预压弹簧设于第二弹簧位移容腔内,第二预压弹簧的一端与支承盘固定连接,第二预压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活塞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二活塞的另一端面与被动摩擦片组中最靠近的一片被动摩擦片固定连接;
所述主动轴还设有第二径向油道;所述第二工作油油腔与主动轴的所述第二径向油道连通;在所述润滑油油腔内置有控制油油管,该控制油油管与主动轴的所述第二径向油道连通;所述支承座设有通孔,所控制油油管通过所述通孔与被动轴的轴向油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液粘调速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二活塞缸,所述第二活塞缸包括支承盘、第四弹簧顶盘、第四活塞和第四弹簧;所述支承盘与主动轴动密封连接,第四弹簧顶盘与主动轴固定连接,在支承盘和第四弹簧顶盘之间形成第二活塞缸的缸体;第四活塞置于该缸体内并将该缸体分隔成互不相通的第四弹簧位移容腔和第四工作油油腔,其中,在第四活塞和支承盘之间形成的是所述第四工作油油腔,在第四活塞和第四弹簧顶盘之间形成的是所述第四弹簧位移容腔;所述第四弹簧设于第四弹簧位移容腔内,第四弹簧的一端与第四弹簧顶盘固定连接,第四弹簧的另一端与第四活塞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第四活塞的所述端面与被动摩擦片组中最靠近的一片被动摩擦片固定连接;
所述主动轴还设有第二径向油道;所述第四工作油油腔与主动轴的所述第二径向油道连通;在所述润滑油油腔内置有控制油油管,该控制油油管与主动轴的所述第二径向油道连通;所述支承座设有通孔,所控制油油管通过所述通孔与被动轴的轴向油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596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用井下可拆卸近视护目镜
- 下一篇:一种输液瓶回收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