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薄非接触模块用载带以及非接触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11743.1 | 申请日: | 2012-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5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 发明(设计)人: | 杨辉峰;蒋晓兰;唐荣烨;马文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长丰智能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495 | 分类号: | H01L23/495;G06K19/077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粉宝 |
| 地址: | 2012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接触 模块 用载带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电子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非接触智能卡模块封装的载带,利用该载带封装形成的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的不断进步,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日益提高,功能越来越丰富。用户对产品的需求日渐超薄化、微型化,对于不断出现的新应用需求,要求集成电路封装企业能设计出新型的封装形式来配合新的需求。
目前,传统的非接触模块制作时芯片的磨片厚度为0.15mm,条带厚度为0.075mm-0.085mm,其模块总厚度为0.30mm-0.40mm,其无法满足特殊的应用需要,如护照电子标签、签证电子标签等应用,传统的非接触模块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势必需要通过新的超薄的非接触模块形式来实现。因此,超薄的非接触模块的开发迫在眉睫。
目前的非接触模块所应用的领域局限于智能卡及普通的智能标签中,而对于超薄的非接触模块可以克服厚度超标的问题,应用于各种高要求的、苛刻的环境中,目前在国际上都是空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非接触模块的总厚度过高,无法满足照电子标签、签证电子标签等特殊应用的需要,而提供一种用于封装超薄非接触模块的载带。基于该载带能够封装成满足特殊应用需求的超薄模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超薄非接触模块用载带,所述载带由若干载体阵列相接而成,每个载体上设置有芯片承载区和若干芯片焊线区域,所述载体的厚度为0.06mm-0.07mm,由此相接形成厚度为0.06mm-0.07mm的载带,所述载带的边缘设置有台阶状结构。
在载带方案的优选实例中,所述载带上沿其宽度方向分布的每列载体之间开设有定位孔,同时载带的上下两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匀距设置有若干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载体上若干焊线区域对称分布在芯片承载区域两端。
再进一步的,所述芯片承载区域两端的焊线区域呈连续台阶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芯片承载区域的四周分布有若干封装用通孔。
再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上近芯片承载区的边缘为半蚀刻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在载带为连排卷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超薄非接触模块,所述非接触模块包括非接触芯片、用于承载芯片的载体以及用于封装的模塑体,其中,载体采用上述的载体,所述非接触芯片安置在载体的芯片承载区上,非接触芯片上的功能焊盘通过引线与载体上的芯片焊线区域相接,所述模塑体将非接触芯片封装在载体上形成厚度为0.24mm-0.26mm的超薄非接触模块。
在超薄非接触模块方案的优选实例中,所述非接触芯片的厚度为0.05mm-0.07mm。
进一步的,所述非接触芯片通过粘接剂安置在载体的芯片承载区上。
进一步的,所述模塑体呈矩形,四个角为圆角,厚度为0.26mm,封装面积为72mm*75mm,封装面积占载体表面积的55%。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能够封装形成超薄非接触模块,该模块可以克服厚度超标的问题,并且能够应用于各种高要求的、苛刻的环境中。有效解决了由于模块总体厚度过薄,实际生产中关键技术达法达到的问题。
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接触模块其性能稳定可靠,并且在总体厚度上可达到0.26mm,既能够与现有非接触模块标签达到通用标准,又能够满足特殊的应用需要,如护照电子标签、签证电子标签等应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载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单个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3在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非接触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在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薄非接触模块用载带100,该载带100由若干载体101采用阵列的方式相接而成。
整个载带100为连排卷状,这样便于后续的加工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模块封装的速度。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载带100沿其延伸方向上由上往下分为三排,每排中相应的载体101等距分布,同时每排之间的间距相等,由此形成的载带在后续的贴片和封装工序中能够保相应操作的精度,减少误差,有效提高产品的成本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长丰智能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长丰智能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17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橡胶组合物及充气轮胎
- 下一篇:一种无锌粉水性底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