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轮轴承的制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6630.9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0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金到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日进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2 | 分类号: | B23P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301700 天津市武清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轮 轴承 制作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车轮轴承的制作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将车轮轴承与车体相连接,使车轮可以旋转,并使车辆可以运行。这样的车轮轴承分为传达从发动机产生动力的驱动轮车轮轴承和不能传达驱动力的从动轮车轮轴承。
驱动轮车轮轴承包括,根据从发动机产生,并通过变速器的扭矩旋转的、为使与驱动轮的轴一起旋转而连接的旋转要素和固定在车体的非旋转要素,并且,上述旋转要素和非旋转要素之间夹杂着转动体。从动轮车轮轴承中,除了旋转要素没有与驱动轮的轴相连接以外,其他构成与车轮轴承一致。像这样的车轮轴承,为了其运行性能的稳定性,制作成使转动体产生预压(preload),为了给予转动体预压,主要选用的方法是轨道成型(orbital forming)。仔细观察以往的轨道成型方法,内容如下:
首先,在车轮轴承的旋转要素(在这表示的是“轮毂”)中插入第一列转动体后,为了使第一内、外轮轨道和第一列的转动体相接触,安装外轮。之后,在第二外轮轨道插入第二列转动体后,压入形成第二内轮轨道的内轮。这时,轮毂的末端部向上述内轮的轴方向外侧突出。将上述状态的车轮轴承安装在使轮毂末端部朝上位置,为防止轮毂和外轮移动,固定在底座上。之后,对轮毂轴(表示车轮轴承的中心轴)利用按一定角度倾斜安装的、利用上述轮毂轴的中心旋转的成型工具,将轮毂的下端从上往下按压,则轮毂的下端朝向内轮,往半径外侧弯曲并变形。这时,内轮会对转动体施加预压,并往轴方向固定。
但是,使用这种以往的轨道成型方法加工轮毂的末端部的时候,根据对轮毂末端部加压成型工具的加压力,发生内轮向外轮扩径的现象。因此,存在车轮轴承废品率上升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轮轴承的制作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轨道成型方法加工轮毂的末端部的时候,根据对轮毂末端部加压成型工具的加压力,发生内轮向外轮扩径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轮轴承的制作装置,包括:
车轮轴承,包括:轮毂,所述轮毂一端与车辆的车轮相结合,所述轮毂另一端设有段差部和末端部;内轮,与所述轮毂的段差部连接;外轮,与所述车体连接;将所述轮毂的末端部向内轮半径外侧方向进行轨道成型的转动体,设置于所述外轮、所述轮毂和所述内轮之间;
用于安装所述轮毂,并在进行轨道成型时支撑所述轮毂的底座;
成型工具安装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以与所述轮毂的中心轴按照设定角度倾斜的第一轴为中心进行自转、以与所述轮毂的中心轴平行的第二轴为中心进行公转的成型工具,安装在所述成型工具安装部上;
在轨道成型之前插入到所述内轮和外轮之间,并支撑所述内轮的成型向导工具,可进行升降地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部;
其中,在所述成型工具安装部和所述底座中,至少一个可以向另外一个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成型向导工具包括:
移动部,可进行升降地设置于所述车轮轴承的上部;
根据所述移动部的移动而插入到所述车轮轴承的内轮和外轮之间的插入部,设置于所述移动部的下端且与所述移动部为一体;
在包围所述内轮的状态下与所述内轮相接触、支撑所述内轮外周面的支撑部,与所述插入部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以从所述插入部的内周面向所述内轮按一定间隔突出构成。
优选地,所述成型工具是以所述第一轴为中心轴的圆柱状。
优选地,所述成型工具的下端部与所述轮毂的末端部相接触,所述轮毂的末端部向内轮半径外侧方向进行轨道成型而形成成型槽。
进一步地,所述轮毂包括:
法兰盘,设置于所述轮毂一侧且向半径外侧方向突出;
用于将车辆的车轮和所述轮毂相结合的螺栓球,设置于所述法兰盘的穿孔内;
与所述螺栓球相对应的导向槽,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用于在进行轨道成型时为减少集中于所述转动体的应力,可引导所述轮毂按设定方向移动的向导梢,插在所述螺栓球和所述导向槽之间。
优选地,所述轮毂的设定方向移动根据螺栓球内的向导梢的旋转运动而发生。
优选地,所述轮毂的设定方向移动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所述轮毂的上下往返运动。
优选地,所述轮毂进行上下运动时,所述成型工具也在与所述轮毂接触的状态下做上下往返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日进汽车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日进汽车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66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