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车辆身份识别的交通监管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96324.5 | 申请日: | 2012-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10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文;李华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侍卫长卫星应用安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G1/017 | 分类号: | G08G1/017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志强 |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江门***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车辆 身份 识别 交通 监管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拥有的车辆越来越多,车辆的状态监控、防盗、防抢,过桥费用、停车费用和违章罚款等项目的自动收取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由于现有的交通管理系统与车辆之间缺乏高效的信息互通,没有形成整体,交通管理系统不能有效地管理车辆。
监察执法部门对车辆的监察和管理手段一般是通过监察执法人员进行人工验证,显然这样的工作模式难以适应海量车辆监察;这些监管部门目前在监察执法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难以形成一种有效的手段或技术,对数量极大的被查对象进行自动地、准确地、快速地识别,只能通过人工手段进行车辆检查识别,从而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不法分子在何处作案,逃跑路线如何都无从查询,国家道路上耗资巨额款项安装了成万上亿个摄像头也只能拍出瞬间的情景,同时调用大量的交通管理人员。
在新车辆入库、车辆过户、年审等政府工作当中,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实时监控车辆位置信息、车况信息、违章信息,并及时监督车辆超载、超时、超速问题;能对车辆进行有效识别并起防盗装置,协助破获抢劫、违规驾驶等恶性案件的一种基于车辆身份识别的交通监管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车辆身份识别的交通监管系统,所述系统由几个子单元组成,包括交通监控管理中心、3G移动通信网、传感系统、车载定位系统、车载通信系统、检查点、安装在车辆上带电子识别码芯片的身份识别器,车载通信系统与3G移动通信网连接,检查点与3G移动通信网或传感系统连接,所述3G移动通信网和传感系统通过无线信号与交通监控管理中心进行各种信息交换。
进一步地,交通监控管理中心与国际互联网Internet、公共开关电话网络PSTN和交通监控管理运营网等系统外部网络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交通监管系统通过公用网络连接于国家车辆违章罚款系统。
所述的检查点设置在道路检查关口,检查点包括检查点控制单元、无线传感器射频模块、可编程逻辑器件、远程传输单元、存储单元、数据储存器,无线传感器射频模块与检查点控制单元的数据端连接,并接收身份识别器发送的身份识别信息,所接收的数据至储存单元进行保存;可编程逻辑器件与检查点控制单元的数据端连接,数据传达至远程监控中心的数据储存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监控功能与数据库电子档案,可有效解决不法分子通过更换或伪造车牌或行驶证,来逃避现行车辆各类检查监管中存在的缺陷;此外,结合轨迹信息及地段可识别每辆车经过某检查点的具体信息,如车牌号码、时间、次数、速度等;车辆芯片识别码结合检查卡口及车辆定位系统,即可追查所有案发地点某个范围内、案发时间范围内的车辆信息,通过芯片识别码功能,关联车主身份信息,车辆信息,任何案情,恐怖事件都有证可查,为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2.可以配合远程控制中心内的数据库,实现自动侦察,其工作模式是有效的、可行的,可大大提高车辆监管检查的可靠性和准确率;联网全国违章罚款系统,实现违规车辆自动罚款,停车自动扣费,自动发送罚款或扣费信息至目标车辆。
3.通过此系统可减少目前三分之一的交通管理人员,可逐步取代国家所有路边监控摄像头;新入户车辆、车辆过户、年审等政府工作当中,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等资源,起到环保节能作用,符合国家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基于车辆身份识别的交通监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验新型交通监管系统中检查点的功能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侍卫长卫星应用安全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侍卫长卫星应用安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63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