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上进风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85428.6 | 申请日: | 2012-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2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朱白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白龙 |
主分类号: | F23D14/04 | 分类号: | F23D14/04;F23D14/46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科顺专利事务所 44250 | 代理人: | 梁红缨 |
地址: | 635711 四川省达州***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进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涉及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上进风燃烧器包括炉头底座、燃气分气座、外环出气槽、中心火盖、外环火盖、第一进气嘴及第二进气嘴,其中所述第一进气嘴及第二进气嘴设在炉头底座上并分别与炉头底座的内腔相通,燃气分气座设在炉头底座上并有间隙,外环出气槽设在燃气分气座上,外环火盖设在外环出气槽上,中心火盖设在燃气分气座上。使用时,其虽然有二次进风,第一次进风在燃气分气座与炉头底座之间的间隙处,第二次进风在燃气分气座上;由于第一次进风的间隙在炉具底壳的内,存在供氧不足等诸多问题、而且清洁不方便,且大量余热滞留于腔体内,灶具面板的温度较高,燃气通道的漏气所产生的安全隐患一直是行业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所有的进风位置处于灶具壳体的上方,不受任何空间大小的影响,供氧充足,有效防止因喷嘴之后的燃气通道漏气所产生的安全隐患,拆卸及方便清洁的上进风燃烧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包括炉头底座、燃气分气座、外环出气槽、中心火盖、外环火盖、第一进气嘴及第二进气嘴,其中所述第一进气嘴及第二进气嘴设在炉头底座上并分别与炉头底座的内腔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分气座设在炉头底座的内腔中,燃气分气座的侧壁与内腔间隙配合;在燃气分气座上设有具有引射功能的下气道、上气道、左出气道及右出气道,所述下气道包括中心引射气道及位于中心引射气道两边的左气槽及右气槽,所述左气槽及右气槽分别与中心引射气道连通,左气槽与左出气道,右气槽与右出气道,中心引射气道的位置与第二进气嘴的出气口相对应;所述上气道的入气口与第一进气嘴的出气口相对应,所述中心火盖设在上气道的出气口上;所述外环出气槽上设有环形导气槽、二个入气口及二个以上的进风口,所述二个入气口位于环形导气槽中,所述左出气道及右出气道分别与二个入气口连通并支撑外环出气槽,从而使外环出气槽与炉头底座之间产生间隙,所述二个以上的进风口位于环形导气槽的下方并水平惯穿且互不相通,所述外环火盖设在环形导气槽上。
所述燃气分气座包括上燃气分气座及下燃气分气座,所述左气槽及右气槽分别设在下燃气分气座上,所述中心引射气道由上燃气分气座及下燃气分气座相配合形成,所述左出气道、右出气道及上气道分别设在上燃气分气座上。
在所述上燃气分气座的外表面上设有环形的挡水沿。
在所述炉头底座的空腔的底部内设有三个定位凹槽,在所述燃气分气座的底部设有三个定位凸台,所述三个定位凸台分别位于本个定位凹槽中。
在所述炉头底座上设有一支撑台及环形凸沿,所述支撑台的高度与左出气道及右出气道的高度相适应,所述环形凸沿位于内腔的开口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
1、大量使用灶具面板以上的氧气补给,燃气通道不存在漏气的问题;
2、充分回收了因辐射、对流等客观条件而损失在炉具周边的余热,灶具面板的温度也随之有效降低,进一步保证了炉具产品内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有效防止因喷嘴之后的燃气通道漏气所产生的安全隐患;
3、在外部空气通过本结构的间隙通道时,有效降低的了温度的传导;
4、进一步提高了燃烧效率,且便于安装及拆卸,容易清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删除中心火盖及外环火盖的爆炸图;
图5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炉头底座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炉头底座、燃气分气座及中心火盖配合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白龙,未经朱白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54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