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长行程油缸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8048.1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8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孟和;梁继成;谢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航天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08 | 分类号: | F15B15/08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用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矿用坑道钻机的长行程油缸。
背景技术
坑道钻机是专门用在地下巷道内进行钻进工作的钻机,主要用于巷道内进行深部地质勘探、瓦斯抽放、注排水、通风和其他工程。其工作方式多为通过气动、液压等驱动多级活塞缸来实现钻机机体及钻杆在机架上的往复移动,最终实现钻机的钻进及回位功能。上述机构在使用中,往往存在以下缺陷:首先,多级活塞缸其行程都为依靠各级杆体逐节套接并往复伸缩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各级杆体在动作中,其始终会有一部分杆体用于彼此连接之用,使其实际行程小于各级杆体的总长度,从而降低了其实际使用效率;其次,多级活塞缸整体重量较大且机构复杂,安装维护繁琐且成本较高;最后,由于多级活塞缸多为各级杆体按直径由粗至细或由细至粗逐节套接而成,而坑道钻机则多应用于大载荷高冲击的环境中,往往因多级活塞缸杆体的力量不均匀而导致钻机钻杆无法得到恒定的推力,最终致使其产生受损甚至折断,不但造成维护成本的增加,也给使用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力均匀的长行程油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长行程油缸,包括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第一缸体、第二缸体平行布置且固连为一体,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内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相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缸体内的第一活塞杆为管状杆,第一活塞设置在第一活塞杆的一端,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缸体的前端盖的外部,第一活塞杆内的管腔与第一活塞另一侧的无杆腔连通并构成无杆腔的进油通路,所述的第一缸体的有杆腔侧的缸体上设置油管接头;第二缸体上的有杆腔和无杆腔侧设置油管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结构中由于油缸的缸体彼此固接且活塞杆反向运动,本身的活塞杆杆体行程损失极小,这样相比多级活塞缸而言其行程更大,从而使其在同等行程下体积更小,安装空间减小;另外,本实用新型施力均匀,也就避免了因施力不均而导致的钻杆损坏和折断问题,从而确保了钻机的稳定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长行程油缸,包括第一缸体10和第二缸体50,第一缸体10、第二缸体50平行布置且固连为一体,第一缸体10和第二缸体50内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相反,所述的第一缸体10内的第一活塞杆20为管状杆,第一活塞30设置在第一活塞杆20的一端,第一活塞杆20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缸体10的前端盖11的外部,第一活塞杆20内的管腔与第一活塞30另一侧的无杆腔连通并构成无杆腔的进油通路,所述的第一缸体10的有杆腔侧的缸体上设置油管接头;第二缸体50上的有杆腔和无杆腔侧设置油管接头。本实用新型由于第一缸体10与第二缸体50彼此固接且活塞杆反向运动,从而其本身的活塞杆杆体行程损失减小,使其较之单独的多级活塞缸而言其行程更大,从而使其在同等行程下体积更小,安装空间减小,同时,由于第一缸体10和第二缸体50内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相反,不论其推送钻机和钻杆还是拉回钻机和钻杆,其施力的大小都是均匀的,这样也就避免了因施力不均匀而导致的钻杆损坏和折断问题,从而确保了钻机稳定正常工作,另外,管状杆式的第一活塞杆20的管腔与第一活塞30的无杆腔连通且形成无杆腔的进油通路,这种设置方便油缸工作时的进油且充分利用了第一活塞杆20的内部管腔作为供油管路,简化了油路的布置。
具体的方案为,所述的第一活塞杆20的位于第一缸体10外部的端头与配流板40固连,配流板40上有第一管路41与第一活塞杆20的管腔连通。所述的第一活塞杆20包括内管21和套设在内管21外部的外管22,内管21和外管22之间的管腔外端与油管相连,内管21和外管22之间的管腔里端与第一缸体10有杆腔侧的腔室连通。这种供油结构也显著地简化了油路的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航天液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航天液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80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