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弹性连接头及车床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6334.6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04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昌义;杨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昌义;杨伦 |
主分类号: | B23Q11/10 | 分类号: | B23Q11/10;F16L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40006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性 接头 车床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切削加工设备,具体涉及可安装多把刀具,且与刀具配套地设置有降温冷却设施的切削加工设备。同时也涉及一种弹性连接头,连接头内腔可流通流体。
背景技术
现有车床,尤其是数控车床,多采用可转位的多角刀盘,也就是刀盘上具有多个、一般为6~16把刀具安装位置,用于安装不同规格或用途的刀具。通过刀盘转动可以实现快速换刀加工。
切削加工时,为了冷却刀具,往往需要用大量冷却剂喷淋切削区。喷淋冷却剂通常是通过设在刀盘内部的流体通道获得冷却剂供应的;工作时,刀盘上的每一冷却剂喷出口,分別对准它所相对的刀具切削点。也有通过带孔的刀具,由刀体内部向外喷射冷却剂的,这种方式被称为内冷加工。例如先后出现的内冷钻头、内冷铣刀、内冷车刀和内冷加工用的夹具等。
90年代末,发明人等试用了将压缩空气的温度降低至-20℃~-50℃,混入非常微量的油剂,将低温空气喷出口置于离切削点20毫米左右的位置,对准刀具进行低温喷雾冷却,效果良好。但是,在几年实践中,发明人发现:要在车床可转位多角刀盘上,布置低温冷却介质通道和喷出口比较困难。主要问题是:现有刀盘结构,冷却剂是从刀架经刀盘内部向外输送喷淋的,沒有考虑温度损耗和喷出口与刀刃的距离。在使用低温空气后,就必须考虑温度损耗,刀架、刀盘的热变形及喷出口对刀刃的近距离喷射问题了,因此,寻求一种既适合刀盘转位接通,又能降低输送温度损耗、减少刀盘、刀架热变形,还能近距离喷射低温空气的转位定向喷射冷却系统就显得很有必要了,而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这样的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弹性连接头,以及应用该弹性连接头的简单可靠的车床冷却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弹性连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套体内的管体,管体前段与套体前段构成气密并可轴向滑动的配合,管体后端连接压缩弹簧前端;压缩弹簧后端固定在管体内腔,管体前端的端面伸出套体之外,且该端面上设置密封件。密封件例如:密封垫或者密封圈等类似部件。
相应的,应用该弹性连接头的冷却系统是:车床冷却系统,包括车床刀架、冷却介质源和连接在车床刀架上的转位刀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位刀盘上设置随动的过渡连接件,过渡连接件上设有多个冷却介质通道,冷却介质通道的出口端连接外接喷管,外接喷管出口设置在刀具的待冷却区域或者与刀具的内部冷介质通道连接;冷却介质通道的入口端与弹性连接头的出口弹性抵靠,每个冷却介质通道的入口端随转位刀盘转动到工作位置后与弹性连接头的出口端位置吻合,弹性连接头的进口端连接冷却介质源。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不用在转位刀盘上打安装孔,低温的冷却介质也不与转位刀盘直接接触,避免了转位刀盘结构性能降低;同时外接喷管和过渡连接件便于直接采用树脂、塑料等导热性低的材料或者设置保温层,减小冷却介质的热量损失;弹性连接头始终紧贴过渡连接件,触面积小,端面具有密封圈或密封垫,不泄露、不冰堵,安全可靠;装置体积小,不与待加工工件干涉;且外接喷管外置距离短、刚性强,能避免切削干涉。本实用新型成功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以低温空气为主的冷却介质喷淋降温在车床上应用的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床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弹性连接头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车床冷却系统,包括车床刀架1、冷却介质源6和连接在车床刀架1上的转位刀盘2,转位刀盘2用于连接多个不同规格、尺寸的刀具5,刀具5用于对待加工工件8进行切削等加工。所述的转位刀盘2上设置随动的过渡连接件,过渡连接件上设有多个冷却介质通道,该冷却介质通道的数量通常与刀具5数量吻合,便于管路的简化。冷却介质通道的出口端连接外接喷管4,外接喷管4出口设置在刀具5的待冷却区域,也就是外接喷管4出口位于刀具5尖端附近,便于喷出冷却介质冷却和润滑刀具。或者外接喷管4出口与刀具5的内部冷介质通道连接;冷却介质通道的入口端与弹性连接头7的出口弹性抵靠,每个冷却介质通道的入口端随转位刀盘2转动到工作位置后与弹性连接头7的出口端位置吻合,弹性连接头7的进口端连接冷却介质源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昌义;杨伦,未经张昌义;杨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63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射频识别追源防伪系统
- 下一篇:变电检修工作异地管控智能监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