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盖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0771.7 | 申请日: | 201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9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李丽萍;董钧如;毛绍辉;高功荣;王瑞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济南吉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湖南罗佑发动机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发动机 油气分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直接安装在发动机缸体上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内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盖。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工作时,总有部分可燃混合气和废气经过活塞环窜到曲轴箱内,混合气体会将机油稀释,降低机油品质,缩短机油使用寿命。废气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硫,水蒸气凝结在机油中形成油泥,阻塞油路;二氧化硫遇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遇空气中的氧气,生成硫酸,酸性物质不仅会使机油变质,也会腐蚀零部件。同时,混合气体窜到曲轴箱内,使曲轴箱内压力增大,还有可能导致曲轴油封等处发生机油渗漏现象,对大气产生严重的污染。为防止曲轴箱压力过高,延长机油使用期限,减少零件磨损和腐蚀,防止发动机漏油,必须实行曲轴箱通风。
通常的油气分离装置均为一级分离结构,从曲轴箱内出来的油气混合气体直接进入油气分离装置,增大了油气分离装置的负荷,对油气分离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分离效率均会产生影响。
通常的曲轴箱内的油气混合气体有两种方式进入油气分离装置:(1)直接从缸盖内部进入油气分离装置;(2)油气混合气体通过外部连接管路进入油气分离装置。
第一种方式由于没有单独的通道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第二种因为增加了外部连接管路,增加了发动机零部件,加大了发动机空间布置难度,使得发动机整体的简洁性、美观性均有所下降。
如果在油气混合气体进入油气分离装置之前增加一个油气粗分离的装置,将对减少油气分离装置的负荷,提高油气分离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分离效率提供很大帮助。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1988405A,授权公告日2011年3月 23日,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器,包括具有空腔的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空腔处呈圆筒状的滤芯,滤芯两端均与壳体相连,所述的壳体上设有均与空腔相连通的油气通道、排油通道和排气通道,所述的油气通道端口位于空腔侧面和底面处,所述的排油通道的进口位于所述的滤芯内腔底部处,所述的排气通道的进口位于所述的滤芯内腔顶部处。该发明是一种发动机的油气分离器,具有分离效率高、安全性高的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曲轴箱内出来的油气混合气体直接进入油气分离装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直接安装在发动机缸体上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内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盖,所述油气分离盖设于发动机的缸体上,所述油气分离盖包括环形边;油气分离盖的左部、中下部和右下部向后拱起,油气分离盖内设有相互分离的左腔体和右腔体;左腔体和右腔体内分别设有若干块与油气分离盖的内表面相垂直的左挡板和右挡板;右腔体内设有用于与左腔体联通并且开口向前的导气腔体;导气腔体的上、下侧壁上分别设有U形缺口。
通常的油气分离装置均为一级分离结构,从曲轴箱内出来的油气混合气直接进入油气分离装置,油气分离装置的负荷较大,对油气分离装置使用寿命和分离效率均会产生影响。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在油气分离装置与曲轴箱之间安装了油气分离盖,对混合气进行粗分离,将混合气体中较大的油滴分离出来并使其回流到油底壳中,只让混有较小直径油滴的混合气体进入油气分离装置;降低油气分离装置的负荷,延长油气分离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油气分离效率。
混合气体在右腔体和左腔体内分别完成第一次和第二次油气粗分离。导气腔体的前端与发动机的缸体结构配合连接,导气腔体与发动机的缸体上的相应结构形成一个导气通道,在右腔体内已经完成一次油气分离的混合气体从导气腔体的U形缺口进入导气腔体;并通过导气通道进入左腔体。
混合气体的油气粗分离的过程如下:
混合气体从缸体的两个出气口分别进入油气分离盖内部,混合气体分别撞击右腔体的左、右部;
混合气体在右腔体内流动并撞击右挡板,混合气体中的机油在撞击力的作用下与气体分离。分离后的机油顺着油气分离盖的内壁进入缸体回油通道并且回流至油底壳。
分离后的混合气体通过导气腔体进入左腔体;进入左腔体的混合气体继续在左腔体内撞击左挡板,在撞击力的作用下,混合气体中的机油得到分离,分离后的机油顺着油气分离盖的内壁进入缸体回油通道,从而回流至油底壳。分离后的油气混合气体进入缸体内曲轴箱通风系统的进气通道,从而进入油气分离装置进行精细的分离。
作为优选,所述导气腔体位于油气分离盖的右上部,导气腔体为矩形,导气腔体的左侧壁的高度高于其它侧壁的高度,导气腔体的前端距离环形边18毫米至22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济南吉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湖南罗佑发动机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济南吉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湖南罗佑发动机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07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发动机尾气取暖的装置
- 下一篇:矿用报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