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自动充气安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47307.2 | 申请日: | 2012-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5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 发明(设计)人: | 彭从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从友 |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0R21/26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4011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自动 充气 安全装置 | ||
1.汽车自动充气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空气压力储气罐(1)、空气压缩机(2)、安全阀(3)、第一导气管(4)、压力表(5)、电磁脉冲阀门(6)、排气阀(7)、电源导线(8)、电源(9)、卷收器开关(10)、碰撞传感器(11)、第二导气管(12)、第三导气管(13)、气囊(A)组成;空气压力储气罐(1)上设置有空气压缩机(2),空气压力储气罐(1)的一端设置有安全阀(3),空气压力储气罐(1)的另一端与第一导气管(4)的一端连接,第一导气管(4)上依次设置有压力表(5)、电磁脉冲阀门(6)和排气阀(7),电磁脉冲阀门(6)通过电源导线(8)与电源(9)连接,电源(9)通过电源导线(8)与卷收器开关(10)连接,卷收器开关(10)通过电源导线(8)与碰撞传感器(11)连接,碰撞传感器(11)与电磁脉冲阀门(6)连接,第一导气管(4)的另一端与第二导气管(12)连接,第二导气管(12)的一端与第三导气管(13)连接,第三导气管(13)与气囊(A)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动充气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A)包含安全带气囊(14)、方向盘气囊(16)、车门气囊(17)和前后保险杠气囊(18),安全带气囊(14)内置在安全带(15)内,安全带气囊(14)、方向盘气囊(16)、车门气囊(17)和前后保险杠气囊(18)分别与第三导气管(13)连接,且第三导气管(13)的一端设置有气孔接口(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动充气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卷收器开关(10)内设置有内锁齿(10-1)和外锁齿(10-2),卷收器开关(10)的中部设置有内轴电极(10-3),外锁齿(10-2)内设置有外锁齿电极(1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动充气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碰撞传感器(11)内设置有固定触点(11-1)、金属滚球(11-2)和永久磁铁(1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动充气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后保险杠气囊(18)为长方形折叠式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从友,未经彭从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730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外防褥疮垫
- 下一篇:一种膝关节红外理疗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