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门把手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37876.9 | 申请日: | 2012-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8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丁;王正成;朱排进;李宏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昌辉汽车电器(黄山)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B1/00 | 分类号: | E05B1/00;E05B3/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杨大庆 |
| 地址: | 2454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门把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把手,尤其涉及一种车用门把手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外门把手是汽车上经常使用的一个件,用于实现车门的开启和关闭,因此,门把手的耐用性有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门把手及其连接部分强度要很高,特别是卡车,由于车门重,位置高,在开启时用力更大。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98126829.3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拉手脚连接固定于拉手固定座上的杠杆,杠杆另一端连接件连接活动式固定于拉手固定座上的开关传动器。其不足之处是,虽结构简单,但杠杆及开关传动器结构简单,多次拉动容易损坏,强度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门把手结构,解决把手强度低,易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门把手结构,包括把手座,把手,把手固定端通过销轴连接在把手座上,在销轴上还设置有使把手回位的扭簧;把手活动端设置有压入把手座后端的活动杆,活动杆内设置有凹槽;在把手座上还设置有转轴基座及转轴,在转轴上设置有可回位的转动块,转动块的一端压在活动杆凹槽内,另一端与门锁联轴器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转动块通过第二扭簧实现回位,第二扭簧的一端压在把手座上,另一端压在转动块上。
为使把手整体美观,所述的把手座位于把手活动端还设置有把手盖。
为方便操作,所述的把手座位于把手位置设置有方便操作的内凹面。
优选的,所述的转动块为V型叉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转动块一端与把手活动快连接,另一端与门锁联轴器连接,结构简单,同时,转块单独固定在把手座上,强度高,不易锁坏。所述的转动块采用V型叉状结构,受力更均匀,强度更高,内凹面方便手拿握,提高人机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闭锁状态的主视图。示意还是开锁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闭锁状态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闭锁状态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车用门把手结构,如图1至3所示,在锁闭合状态下,包括把手座1,把手2,把手固定端21通过销轴3连接在把手座1上,在销轴3上还设置有使把手回位的扭簧(图中未标出);把手活动端22设置有压入把手座1后端的活动杆23,活动杆23内设置有凹槽(图中未标出);在把手座1上还设置有转轴基座11及转轴4,在转轴4上设置有可回位的转动块5,转动块5的一端压在活动杆23凹槽内,另一端与门锁联轴器6相连。所述的转动块5通过第二扭簧7实现回位,第二扭簧7的一端压在把手座1上,另一端压在转动块5上。通过拉动把手2,把手2带动活动杆23,活动杆23拉动转动块5,带动连在转动块5另一端的门锁联轴器6一起运动,实现门锁的开启,松开把手1,转动块5在第二扭簧7的作用下回位,门锁联轴器6带动门锁锁死,同时,由于转动块5一端压在把手活动端22凹槽内,把手1在转动块5的作用下回位。
为使把手美观,在把手座1位于把手活动端22还设置有把手盖8。同时,为方便手拿握,所述的把手座1位于把手2位置设置有方便操作的内凹面12。
为增强转动块5的强度,所述的转动块5为V型叉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昌辉汽车电器(黄山)股份公司,未经昌辉汽车电器(黄山)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78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锁执手位转换机构
- 下一篇:单管通信塔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