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轴向力抑制装置和拆装调节机构的永磁联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4207.X | 申请日: | 2012-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6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颖;刘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颖;刘洪涛 |
主分类号: | H02K51/00 | 分类号: | H02K5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向 抑制 装置 拆装 调节 机构 永磁 联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带轴向力抑制装置和拆装调节机构的永磁联轴器,属电磁应用新领域。
背景技术:
海上航行的各类舰船,尤其是军工领域的大型远洋作战舰只,由于海浪剧烈起伏,船体会出现较大变形,导致机泵联轴器故障率高,直接影响作战效能,因此美国约翰斯克坦尼斯号和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上率先应用非接触传动的永磁联轴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在军工高科技和有毒有害及易污染介质输送广泛使用永磁联轴器的带动下,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石油、电力、炼化、远洋航运、钢铁等行业各类传动机械,不断更新原有的刚性联接传动方式,代之以非接触传动的永磁联轴器,推动了永磁传动技术进步和效益的提高,被称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助推器。
永磁联轴器按工作原理分同步式、涡流式、磁滞式、磁阻式四类,最常用的是同步式、涡流式永磁联轴器,而同步轴向永磁联轴器由于结构简单、可靠耐用、传动效率高成为永磁联轴器的主导类型。
同步轴向永磁联轴器虽然较其它类型永磁联轴器有很大技术优势,但也存在如下弊端:一是轴向力大,对主、从动传动机械危害较大;二是强磁材料具有很高的磁能积,拆装和调气隙费时费力。三是超额定扭矩会造成联轴器打滑,导致高温退磁。上述三个弊端,影响了永磁联轴器的规模化推广,亟待开发一种新结构的永磁联轴器,解决上述三大难题,推动永磁传动技术的创新和推广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原理,探索一种轴向力抑制装置并一举解决拆装和过载保护难题,实现同步轴向永磁联轴器的技术创新,取得安装方便快捷、运行安全可靠、使用低耗高效、维护简便易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实用新型带轴向力抑制装置和拆装调节机构的永磁联轴器技术解决方案是:
所述的带轴向力抑制装置和拆装调节机构的永磁联轴器包括轴向对称设置的主动盘(2)、从动盘(7)和上述二盘盘面中环(12)上按N、S极顺序对称交互排列的环形偶数强磁体(6)以及两盘之间盘面内环(11)夹持的轴向力抑制装置,其中主动盘(2)盘面外环(13)上设置对称拆装调节机构、无线限位传感器,轴套本体上车锁紧螺孔;从动盘(7)盘面外环(13)上设进退导引螺杆及双极距限位孔(14),其背面对称设置抑制电磁刹车活动端离心力轴向窜动机构,轴套本体铣内键槽(9)和与电磁刹车配合的外键槽(10)。
所述的轴向力抑制装置结构形式为以下三种类型之一:
第一种为机械式轴向力抑制装置,主动盘(2)、从动盘(7)盘面内环(11)或盘面外环(13)车压力轴承槽,内置抵消轴向力的压力轴承(5),其中从动盘(7)的压力轴承槽半径略小于主动盘(2)的压力轴承槽;
第二种为永磁式轴向力抑制装置,主动盘(2)、从动盘(7)盘面内环(11)或盘面外环(13)上设置靠同极性斥力抑制轴向力的强磁体环;
第三种为径向和轴向磁化混合式轴向力抑制装置,主动盘(2)正反盘面外环(13)上设置径向磁化的两组强磁体环,抑制轴向力的轴向磁化强磁体环从主动盘(2)外缘联接在从动盘(7)上。
所述的拆装调节机构结构形式为以下二种类型之一:
第一种为在主动盘(2)盘面外环(13)或盘面内环(11)上设置调节螺杆(1);
第二种为在从动盘(7)盘面外环(13)或盘面内环(11)上设置进退导引螺杆。
所述的强磁体(6)形状为扇形体或长方体,用强磁体固定螺钉(3)或紧固槽固定在主动盘(2)、从动盘(7)盘面中环(12)上,强磁体(6)的排列方式为以下三种类型之一:
第一种为按N、S极顺序对称交互密集排列偶数强磁体(6);
第二种为按N、S极顺序对称交互分散排列偶数强磁体(6);
第三种为按N、S极顺序对称交互密集或分散排列偶数强磁体(6),盘面内环(11)或盘面外环(13)上设置抑制轴向力的轴向磁化同极性强磁体环。
所述的轴套本体上设置的锁紧螺孔,其结构形式为以下二种类型之一:
第一种为在轴套本体上设置顶丝(4);
第二种为在轴套本体上设置开缝锁紧螺孔。
所述的从动盘(7)背面对称设置的抑制电磁刹车活动端离心力轴向窜动机构,其结构形式为以下二种类型之一:
第一种为在从动盘(7)背面对称设置3-6个抑制电磁刹车活动端离心力轴向窜动的吸合磁铁孔(8);
第二种为从动盘(7)的外键槽(10)与电磁刹车无绕组端组合为固定端,电磁刹车有绕组端用抑制离心力轴向窜动的预紧弹簧与负载端组合为活动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颖;刘洪涛,未经王颖;刘洪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42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