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底护板安装装置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1416.9 | 申请日: | 2012-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5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孟辰;朱孟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002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底护板 安装 装置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底护板安装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发动机底护板是保护汽车发动机的重要功能件,可以保护发动机油底壳,防止路面上崩起的石子损坏发动机底部,提高车辆的通过性;防止来自地面的泥浆、沙石等被卷入发动机的轴承、皮带、空调压缩机等部件,减少维护费用,延长部件的使用寿命;在不影响发动机散热的前提下,可挡住90%以上的泥尘,保证发动机的清洁度,有效延长发动机的寿命;可以使发动机下部形成稳定气流,降低汽车高速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并且能有效的降低风阻,提升车辆的加速性能、燃油经济性和操纵稳定性。
在欧美等汽车产业发达国家,发动机底护板通常作为标配安装部件。但是在国内,发动机底护板在大部分中低端车型中,仍然作为选装件由4S店根据顾客的需求进行装配。
目前,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发动机底护板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多的被主机厂和消费者所认可,逐渐成为了标配安装件,在汽车总装线上完成装配,但现有的发动机底护板的安装困难,效率低,安装精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底护板安装装置及汽车,旨在解决现有的发动机底护板的安装困难,效率低,安装精度不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动机底护板安装装置,包括:
位于发动机底护板的前端上部的搭接预安装结构,以及
位于前保险杠下导流板上,形状和位置与所述搭接预安装结构相对应的凹槽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搭接预安装结构为呈底部为弧形的长方形板块。
进一步地,所述搭接预安装结构为两个,沿车身轴线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底护板安装装置还包括:
位于发动机底护板上的与副车架安装孔;
位于发动机底护板的右侧的辅助定位孔;
位于发动机底护板的左侧的主定位孔;
位于发动机底护板前段上部的前端安装孔;以及
位于发动机底护板前段下部的前端安装面。
进一步地,所述搭接预安装结构、前端安装面与前保险杠下导流板形成交叉式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安装孔为两个,沿车身轴线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与副车架安装孔包括:
对称分布在发动机底板的前端的两个与副车架安装孔;以及
对称分布在发动机底板的后端的两个与副车架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发动机底护板和前保险杠下导流板,所述汽车还包括上述的发动机底护板安装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对于普通发动机底护板,只需1人即可完成安装,预定位效果明显,装配过程简单,提高了安装精度和生产效率,在不增加发动机底护板成本的情况下,降低了装配难度,减少了装配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了整车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动机底护板在车身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动机底护板预安装搭接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动机底护板搭接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动机底护板前端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保险杠下导流板凹槽结构示意图;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动机底护板前端与导流板交叉式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动机底护板;2-前保险杠下导流板;3-副车架;4-搭接预安装结构;5-凹槽结构;6-前端安装面;7-前端安装孔;8-与副车架安装孔;9-辅助定位孔;10-主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底护板安装装置包括搭接预安装结构4、凹槽结构5。
搭接预安装结构4位于发动机底护板1的前端上部。搭接预安装结构4的形状以便于安装为准,可以为底部为弧形的长方形板块。
凹槽结构5位于前保险杠下导流板2上,其形状和位置与搭接预安装结构4相对应。
发动机底护板1与副车架3随形,位于副车架3的下部。
与副车架安装孔8在发动机底护板1上,发动机底护板1通过与副车架安装孔8与副车架3用螺钉连接。
辅助定位孔9位于发动机底护板1的右侧。
主定位孔10位于发动机底护板1的左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14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译码及解码瞬时帧
- 下一篇:检测科里奥利流量测量装置中堵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