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顶板预留洞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49488.5 | 申请日: | 2012-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1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培双 |
| 主分类号: | E04G15/06 | 分类号: | E04G15/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3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顶板 预留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模具,具体涉及一种顶板预留洞模具。
背景技术
建筑顶板穿管施工中,从预留洞口、穿立管至堵洞,需涉及土建、水电专业的交叉作业,通常在顶板混凝土浇筑前,水电专业配合在顶板模板上安放预留洞模具;顶板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终凝前取出预留洞模具;然后水电专业穿立管;最后堵洞。
目前建筑行业内使用的预留洞模具大多为PVC塑料管模具,该模具以PVC塑料管为原料,使用切割机截成大约100毫米的小段,再使用胶带封堵一端后,向里面填充废锯末再使用胶带封堵另一端,制作过程费时费力,而且这样的PVC塑料管模具从顶板取出后,便不能使用了,浪费了大量PVC塑料和填充物;还有一种预留洞模具是在铁管内壁上焊接一根圆钢筋做提手,用绑扎丝固定在建筑模板上,然后每个模具里填满黄沙,需要一个人专门负责根据混凝土初凝时间取出模具,否则模具将会报废在顶板的混凝土中,如果掌握不好初凝时间,还得需要几个人用钢管做杠杆将模具往外撬,这样很容易将模具周边混凝土破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板预留洞模具,解决了现有顶板预留洞模具不能重复使用,费时费力,容易破坏混凝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主要由模具压盖、模具外壳和定位板组成,模具压盖为圆形盖板,模具压盖表面靠近边缘处沿直径方向对称设置弧形螺栓孔,弧形螺栓孔内设有螺栓和压盖螺母;定位板为圆形,定位板表面设置一个偏心定位螺栓孔,偏心定位螺栓孔内设有定位螺栓;模具外壳是由一块小弧形板和两块大弧形板组成的圆形壳体,其中小弧形板两侧分别固定有螺丝,两块大弧形板分别通过在一侧设置的活动连接件彼此连接,两块大弧形板的另一侧设置螺丝插孔,大弧形板内侧固定有与模具压盖的弧形螺栓孔的螺栓相配套的螺母,大弧形板内侧下部固定有与用来支撑定位板的支撑座,大弧形板靠近螺丝插孔的内侧设置挂耳,用来连接弹性件。
上述模具外壳底部设置与模具外壳直径相同的防漏垫。
上述定位板直径小于模具压盖。
上述的大弧形板的支撑座在模具外壳中沿直径方向对称分布。
上述的模具压盖的弧形螺栓孔上设有防尘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模具外壳的大弧形板内设置的弹性件例如弹簧、皮筋或其他弹性材料可实现模具的收缩,加大地方便了本实用新型从顶板预留洞中的取出,同时不会破坏周边混凝土,可反复循环使用,不必使用填充物,极大地提高了顶板预留洞的施工作业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施工方便,操作简单,安装准确性高不移位,抗撞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1模具压盖、2模具外壳、3定位板、4防漏垫、11弧形螺栓孔、12螺栓、13、压盖螺母、21小弧形板、22大弧形板、23螺丝插孔、24支撑座、25螺母、26螺丝、27挂耳、28拉力弹簧、29折叠合页、31偏心定位螺栓孔、32定位螺栓、101混凝土、102建筑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顶板预留洞模具,主要由模具压盖1、模具外壳2、定位板3和设置在模具外壳2底部与模具外壳2直径相同的橡胶防漏垫4组成,模具压盖1为3毫米铁板制成的圆形盖板,模具压盖1表面靠近边缘处沿直径方向对称设置弧形螺栓孔11,弧形螺栓孔11两厘米长,一厘米宽,弧形螺栓孔11内设有螺栓12和压盖螺母,弧形螺栓孔上还可设有防尘板;定位板3为圆形,定位板3直径小于模具压盖1,定位板3表面圆心位置设置一个偏心定位螺栓孔31,偏心定位螺栓孔31长约5厘米,宽约2厘米,偏心定位螺栓孔31内设有定位螺栓32;模具外壳2是由一块小弧形板21和两块大弧形板22组成的圆形壳体,其中小弧形板21两侧分别固定有螺丝26,两块大弧形板22分别通过在一侧设置的折叠合页29彼此连接,两块大弧形板22的另一侧中部设置螺丝插孔23,螺丝插孔23长约3厘米,宽8毫米,大弧形板22内侧焊接有与模具压盖1的弧形螺栓孔11的螺栓12相配套的螺母25,大弧形板22内侧下部焊接有与用来支撑定位板3的支撑座24,大弧形板22的支撑座24在模具外壳2中沿直径方向对称分布,大弧形板22靠近螺丝插孔23的内侧设置挂耳27,用来连接拉力弹簧28。
模具直径可为120毫米、160毫米和180毫米。
使用时,将模具外壳2小弧形板21上的螺丝26分别插入到两块大弧形板22的螺丝插孔23中,组装好圆形模具外壳2,然后将模具外壳1放入混凝土101上的预留洞中,将定位板3放在模具外壳2内的支撑座24上,通过定位螺栓32将定位板3固定在混凝土101下面建筑模板102上,通过将模具压盖1上弧形螺栓孔的螺栓12插到模具外壳内侧相应的螺母25上,并固定好,螺栓12可在弧形螺栓孔11内移动,以适应不同规格的模具外壳,不需要向模具中加入任何填充物。在混凝土终凝前,只需要将打开模具压盖1,通过松动模具外壳2内侧的螺丝26,在拉力弹簧28的收缩作用下,实现了模具外壳1壳体的收缩,从而可轻松将模具从混凝土中取出,同时不会破坏周边的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培双,未经李培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94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搅拌站快速拆分控制室
- 下一篇:一种利用太阳能的应急供电供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