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燃料船用发动机的电气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5167.1 | 申请日: | 201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2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邓雪松;吴成德;杨鹏;刘佳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玉柴四川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19/06 | 分类号: | F02D19/06;F02D4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詹永斌 |
地址: | 6413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燃料 发动机 电气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控制系统,特别是一种专用于双燃料船用发动机的电气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船用发动机控制系统方案主要通过原电子调速器即燃油控制器和执行器来控制发动机然后拉杆机构,从而控制燃油供给量来调节发动机转速。但是这样的控制系统存在的缺陷是:燃油控制器并不能实时采集发动机工作状态的反馈信号以进行更加精确的控制和调整;不能对增压器前的混合气的比例和流量进行精确有效的控制和调节;不能对运行参数进行记录,在事故发生之后诊断比较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双燃料船用发动机电气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用于双燃料船用发动机的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燃气控制器以及执行器,还包括燃油控制器、燃气电控阀、电磁阀、可编程控制器、油门位置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燃气压力传感器、燃气温度传感器、废气温度传感器以及若干安装到发动机主体上的温度、压力传感器,所述转速传感器分别将信号输入可编程控制器、燃油控制器和燃气控制器,所述油门位置传感器、燃气压力传感器、燃气温度传感器和废气温度传感器分别将信号输入燃气控制器,所述若干安装到发动机主体上的温度、压力传感器将信号输入可编程控制器,所述可编程控制器分别将信号输出到燃油控制器、燃气控制器和电磁阀,所述燃气控制器输出信号到燃气电控阀。
作为优选,所述燃气控制器、燃油控制器和可编程控制器的电源均采用交直流双输入电源。采用这种热备份电源之后,保证了整个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燃气控制器、燃油控制器和可编程控制器均分别连接一个数据显示屏。这样整个系统的各种参数都实现可视化,直观明了,且工作过程中的重要参数都得到实时备份,可供事后故障诊断时查询。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时采集发动机的温度、压力、转速等信号反馈到各个控制器中以进行更精确的调控;可通过电磁阀和燃气控制阀对增压器前的混合气的比例和流量进行更加精确的调控;可编程控制器还可对工作过程中的重要参数进行记录保存,方便事后故障诊断查询;采用交直流双输入电源,供电可靠性更高;各种数据均可显示在数据显示屏上,实现工作过程可视化,直观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双燃料船用发动机的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燃气控制器以及执行器,还包括燃油控制器、燃气电控阀、电磁阀、可编程控制器、油门位置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燃气压力传感器、燃气温度传感器、废气温度传感器以及若干安装到发动机主体上的温度、压力传感器,所述转速传感器分别将信号输入可编程控制器、燃油控制器和燃气控制器,所述油门位置传感器、燃气压力传感器、燃气温度传感器和废气温度传感器分别将信号输入燃气控制器,所述若干安装到发动机主体上的温度、压力传感器将信号输入可编程控制器,所述可编程控制器分别将信号输出到燃油控制器、燃气控制器和电磁阀,所述燃气控制器输出信号到燃气电控阀。
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双燃料船用发动机的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燃气控制器以及执行器,还包括燃油控制器、燃气电控阀、电磁阀、可编程控制器、油门位置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燃气压力传感器、燃气温度传感器、废气温度传感器以及若干安装到发动机主体上的温度、压力传感器,所述转速传感器分别将信号输入可编程控制器、燃油控制器和燃气控制器,所述油门位置传感器、燃气压力传感器、燃气温度传感器和废气温度传感器分别将信号输入燃气控制器,所述若干安装到发动机主体上的温度、压力传感器将信号输入可编程控制器,所述可编程控制器分别将信号输出到燃油控制器、燃气控制器和电磁阀,所述燃气控制器输出信号到燃气电控阀。
所述燃气控制器、燃油控制器和可编程控制器的电源均采用交直流双输入电源。采用这种热备份电源之后,保证了整个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玉柴四川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车玉柴四川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51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承压块式曲拐连杆机构
- 下一篇:燃料供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