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物理不粘锅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1922.9 | 申请日: | 2012-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1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应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瑞 |
主分类号: | A47J27/022 | 分类号: | A47J27/0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物理 不粘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设备领域,具体涉及锅具的技术。
背景技术
锅是最主要的厨具之一,在烹制食物时,经常会发生糊底的现象,为了防止在烹制食物时发生糊底,人们发明了不粘涂层,在锅的内表面喷涂上不粘涂层后,会极大程度的避免糊底,但是因热胀冷缩的原因,锅具加热后和使用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变形,会使涂层发生剥落的现象,锅具在使用时,油料与食材全面接触,会消耗大量油料,造成浪费,传统锅具使用平面的锅底,在用明火加热时加热面积较小,影响燃料使用效率,而传统锅具在使用电磁炉加热时,会因接触面积过大,使电磁炉的负载过大,容易发生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锅具容易糊底,容易损坏,浪费油料和燃料,易造成电磁炉损坏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糊底,不易损坏,节省油料和燃料,不易造成电磁炉损坏的节能物理不粘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节能物理不粘锅,它包括锅体、加热面、不粘涂层、油流通槽、食物接触面,所述锅体为底部呈平面状,侧边呈弧形的锅状结构,加热面为位于锅体底部的平面板状结构,在加热面上具有凹凸结构,油流通槽为在加热面上表面向下的凹陷结构,食物接触面为在加热面上表面向上的凸起结构,不粘涂层位于锅体内部表面。
所述加热面上具有的凹凸结构为以加热面中心为圆心的螺旋状,且有一个以圆心为交叉点的十字形凹槽,贯穿油流通槽与食物接触面。
所述加热面上具有的凹凸结构为以加热面中心为圆心的射线状。
还包括加热面积加大槽,所述加热面积加大槽为在加热面底部因食物接触面向上凸起而在加热面底部形成的向上的凹槽。
还包括固定卡孔,所述固定卡孔为4个或6个,位于锅体边缘上方的通孔。
所述固定卡孔为4个,分为2个一组,沿锅体边缘呈180度分布,每组都为“一”字型排列。
所述固定卡孔为6个,分为3个一组,沿锅体边缘呈180度分布,每组都为等边三角型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应力定向消除:通过对加热面进行加工,使其面具有凹凸结构,此结构可以是螺旋状或射线状,均匀摆布在加热面上。当加热或者冷却时所产生的应力会加这个结构内消除,保证加热面永远不会变型,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2.物理不粘:加热面正面是与食物接触的面,该结构可以减少加热面与食物的接触,从而实现物理不粘,延长涂层的使用寿命。
3.节约能源:加热面的反面是与热源接触的面,当使用明火加热时,该结构具有加大火焰与加热面的接触面积,实现节约能源;当使用电磁炉加热时,该结构具有减少与电磁炉表面的接触面积,降低电磁炉表面的温度,延长电磁炉的使用寿命。油在油流通槽内具有很好的流通作用,实现少油烹饪。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节能物理不粘锅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节能物理不粘锅的实施例1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节能物理不粘锅的实施例2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节能物理不粘锅的加热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图2和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节能物理不粘锅的实施例1。
一种节能物理不粘锅,它包括锅体1、加热面2、不粘涂层3、油流通槽4、食物接触面5,锅体1为底部呈平面状,侧边呈弧形的锅状结构,加热面2为位于锅体1底部的平面板状结构,在加热面2上具有凹凸结构,油流通槽4为在加热面2上表面向下的凹陷结构,食物接触面5为在加热面2上表面向上的凸起结构,不粘涂层3位于锅体1内部表面。
加热面2上具有的凹凸结构为以加热面2中心为圆心的螺旋状,且有一个以圆心为交叉点的十字形凹槽,贯穿油流通槽4与食物接触面5。
还包括加热面积加大槽6,所述加热面积加大槽6为在加热面2底部因食物接触面5向上凸起而在加热面2底部形成的向上的凹槽。
还包括固定卡孔7,固定卡孔7为4个或6个,位于锅体1边缘上方的通孔。
固定卡孔7为4个,分为2个一组,沿锅体1边缘呈180度分布,每组都为“一”字型排列。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节能物理不粘锅的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瑞,未经应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19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扩口管材夹紧导向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数字倒计时显示的行人交通指示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