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窄体式低重心轻量化经济型全天候电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97577.X | 申请日: | 2012-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3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宋子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子奎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D7/00;B60T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重心 量化 经济型 全天候 电动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呈倒三轮或四轮的经济型全天候电动车辆,特别涉及一种双前轮同步平行转向并由轮毂电机驱动的轻型低速车辆,尤其涉及车辆的底盘及悬挂系统、转向系统联动机构、均衡制动刹车系统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近年来随着轮毂电机的广泛使用,而由轮毂电机驱动的两轮电动车,现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最主要的交通代步工具之一。其显著特点在于:使用便捷占道少,经济环保高能效,节约能源低消耗。但尚存在不足的是:不便于车辆的全天候设计,给雨天驾车带来不便。由于两轮电动车缺乏稳定性,而加装挡雨蓬罩等改善设施会影响行车安全,为此,CN202163529U号专利文献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在三轮电动车上加装封闭式挡雨蓬罩。该方案优点在于蓬罩可方便开启,但所选用的车辆平台仍为传统的三轮车架构(多为双后轮共轴式等车型结构),而选用该类车型作为全天候电动车辆的设计平台,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横轴以及传动部件等限制了车辆底盘的合理降低,致使整车高度的合理降低受到限制。然而,小型车辆的轮距相对较窄,而车辆及其载荷的重心高度若不能合理有效降低,将影响车辆的重心稳定和行驶安全。显然,选择适当的通过性,并适度减小车辆底盘的离地间隙,则能有效提高小型全天候车辆的稳定性和行驶安全。
为更有效提高全天候电动车的稳定性,宜选择四轮车型作为全天候车辆的设计平台,这就涉及到两前轮的同步转向问题,若采用类似机动车的前轮悬挂及转向系统,不仅机构复杂且造价高,相对于轻型低速车辆而言,最为经济的方案是:仍采用前叉实施转向前轮的悬挂及安装,仅需在车把立杆与左右前轮叉立轴之间加装联动部件,即可实现双前轮的同步转向。类似方案中较为典型的有CN102085888A号专利文献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该方案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但尚存在不足之处在于:其一,由于车把立杆与前叉立轴之间的原设计为同轴固接方式,从而使二者间在传递动(扭)力时其受力部位及受力强度较均匀分布;而方案中所加装的联动部件,改变了原部件(被连接部件)的原有受力部位及受力强度。因此,若在原通用部件上进行改装,则相关部件的耐用性能及可靠性还有待验证。其二,左右前叉安装部其后侧缺少纵向支撑,而仅靠前车架的横向支撑,则结构强度差载荷能力受限制,因此,对于车辆的整体结构设计其合理性还有待改进,以利于整车结构的加强和便于轻量化设计,从而节省用材降低造价。其三,由于车把立杆联动双前轮转向,所需要的操纵力会相 应增加;而且,当转向角度较大时车把的转动角度也相应较大,致使车把的转动范围偏大,因而导致驾驶者在转向操作时所占用的车内空间偏大,这会给转向操作带来不便,也不利于全天候设施及车辆的紧凑型优化设计;并且,现使用的骑姿(骑式)车把也不适宜坐姿驾驶,而使得驾驶者的重心高度以及整车高度也无法得以合理降低,也不利于车辆的重心稳定。显然,上述不足也会使驾驶者操纵感变差,疲劳感增加及舒适性降低。
针对于四轮或三轮车型所构成的全天候电动车辆,其制动性能的有效改善则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它与两轮电动车的制动方式有所不同,需考虑诸轮制动时的同步性问题;而现使用的两轮电动车一般采用拉索方式来操控制动装置,当用于四轮或三轮车时则需要作相应的改进。据CN102259672A号专利文献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其特征大抵是:由制动部牵动主拉索来带动若干从动拉索,对诸轮制动器实施同步联动。可是,方案中尚未涉及和有效解决刹力的均衡分配问题,例如:两前轮的同步均力制动,或两后轮的同步均力制动,以及前后轮刹力的合理分配等。然而,当各轮制动器刹块磨损程度出现差异,或者是由于各从动拉索拉伸后其长度发生变化以及调整时产生的误差等等,都将导致刹力的不均衡,尤其遇紧急制动时,极易造成车辆的跑偏以及甩尾现象,严重时则可能发生侧翻。
对于经济型低速车辆,一般采用前叉来实施前轮的悬挂及安装,但前叉部件本身尚存在着结构设计上的一些固有缺陷,特别是前叉的肩颈部等部位不宜受强力冲击;而当车速较快且遇紧急制动时,如果前后轮刹力分配不当,若前轮刹力大于后轮,制动时间上早于后轮,尤其是当前轮制动器抱死的情况下,将对前叉部件产生不利,易造成薄弱部位的应力损伤或变形,这将严重影响车辆的耐用性能和行驶安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子奎,未经宋子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75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身工艺孔弹性密封件
- 下一篇:一种童车靠背倾角调整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