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窄体式低重心轻量化经济型全天候电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97577.X | 申请日: | 2012-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3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宋子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子奎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D7/00;B60T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重心 量化 经济型 全天候 电动车 | ||
1.一种窄体式低重心轻量化经济型全天候电动车,包括车架式底盘及其车轮悬挂减震系统、驱动及操控系统、转向系统及其双前轮平行转向联动机构、均衡制动刹车系统及其装置以及全天候设施,其特征在于:
a、车架式底盘左右两边均为单车式纵向边梁,并与底部横梁以及前后车架构成一体;所述车架式底盘前部两侧分别设置左、右前叉的安装部,而前车架上则设置转向主轴的安装部;所述车架式底盘尾部两侧或尾部居中部位设置左、右后轮摆臂或单后轮摆臂的安装部,而后车架上则设置左、右后轮减震器或单后轮减震器的悬挂部;
b、双前轮平行转向联动机构中的坐式车把其立杆与转向主轴同轴固接,所述转向主轴装于前车架之安装部;所述转向主轴带有一与其相垂直的转向拐臂,和左连杆及右连杆其一端共轴铰接,而所述左连杆及右连杆其另一端则分别与左从动拐臂及右从动拐臂铰接,其中,所述转向拐臂其长度大于左、右从动拐臂,而左、右从动拐臂长度相等;所述左、右从动拐臂分别与左、右从动转轴垂直固接,而所述左、右从动转轴则分别与左、右前叉其转向立轴同轴固接成一体;
c、均衡制动刹车系统中的拉索式刹力均衡分配器其机构安装于一盒状壳体内,所述壳体安装至车架式底盘前部适当位置;所述壳体有两个输入端,由两根主动拉索分别与第一制动部和第二制动部相连接;而所述壳体有若干个输出端,则由若干根从动拉索分别与诸轮制动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窄体式低重心轻量化经济型全天候电动车,其特征是:所述车架式底盘(100)左、右两边均为单车式纵向边梁(101),并与底部横梁(102)以及前车架(103)、后车架(104)焊接成一体;车架式底盘(100)前部两侧分别设有安装伸缩式减震前叉其转向立轴(105)的左头管(106)、右头管(107),前车架(103)上则设有安装转向主轴(203)的中头管(108);所述左头管(106)、右头管(107)及中头管(108)其位置分布即三者间的连线,向前俯视呈倒三角形平面几何形状,其中,左头管(106)与右头管(107)间的连线为倒三角形的最长边,或为倒等腰三角形的底边,该底边长度大于腰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窄体式低重心轻量化经济型全天候电动车,其特征是:所述双前轮平行转向联动机构(200)中,坐式车把(201)其立杆(202)插至转向主轴(203)其轴心筒内,由长螺杆(204)及锥形涨紧螺母(205)组成的涨紧组件,将车把立杆(202)下端部外沿与转向主轴(203)其轴心筒内壁间涨紧,而由装于转向主轴(203)上端部的束紧螺母(206),再将转向主轴(203)与车把立杆(202)间束紧;所述转向主轴(203),由钢碗轴承组(207)将其安装至前车架上的中头管(108);与转向主轴一体的转向拐 臂(208)带有一与其相垂直的曲轴(209),和左连杆(210)的一端及右连杆(211)的一端共轴铰接;左从动拐臂(212)及右从动拐臂(213)也均带有一与其相垂直的曲轴(209a、209b),分别和左连杆(210)及右连杆(211)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左从动拐臂(212)及右从动拐臂(213),分别与左从动转轴(214)及右从动转轴(215)其上端花键连接;而所述左从动转轴(214)及右从动转轴(215)其下部,则分别插至左、右前叉立轴(105)其轴心筒内并与之焊接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窄体式低重心轻量化经济型全天候电动车,其特征是:双前轮平行转向联动机构(200)中所述转向拐臂(208),和左、右连杆(210、211)共轴铰接,是将下垫圈(216a)、左连杆(210)的一端、中垫圈(216b)、右连杆(211)的一端以及上垫圈(216c),依次套至转向拐臂(208)其曲轴(209)上,再将端帽(217)套至曲轴(209)上端,并由开口销(218)穿过端帽及曲轴二者之间相对应的穿心孔(219、220),将二者销接;其中,所述左、右连杆其端部连接孔内均装有轴承(221),而所述下、中、上垫圈(216a、216b、216c)其外径均小于或等于轴承(221)其内圈外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子奎,未经宋子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757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身工艺孔弹性密封件
- 下一篇:一种童车靠背倾角调整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