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摇电动助力三轮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93465.7 | 申请日: | 201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4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金轮信德车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M6/60 | 分类号: | B62M6/60;B62M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7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摇 电动 助力 三轮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摇电动助力三轮车。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日益突出,世界各国都不得不面对这一问题,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和相关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对清洁能源的使用也将更加广泛。但是目前市面上现有的三轮车或者电动助力车,基本都只具备单一功能,针对那些特定的消费群体则没有专用的车型,导致那些年老腿脚不便的和那些年轻喜好运动的残障人士他们的外出显得极其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摇电动助力三轮车,它能最大化的把电能转化成动能,其电能利用率比普通的助力系统提高30%,比纯电动的提高60%,同时整车的重量也比传统的车型轻了30%,还能实现高速转弯及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行驶。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脚踏杆1、电驱动前轮2、前叉3、助力传感器4、轮盘5、手摇杆6、车架7、可前后调节座椅8、电池9、可伸缩调节杆10和两个可拆式后轮11;脚踏杆1与前叉3的外侧连接,电驱动前轮2设置在前叉(3)的下端之间,助力传感器4与轮盘5连接,手摇杆6与轮盘(5)的中心轴连接,车架7的前部下端与前叉3的上端连接,车架7的前部上端与轮盘5连接,车架7上设置有可前后调节座椅8,前后调节座椅8的背部设置有电池9,可伸缩调节杆10与可前后调节座椅8连接,车架7的后部连接两个可拆式后轮11。
所述的电驱动前轮2配置碟刹安装系统,可以装配不同的碟刹,也可以配合V刹,并且采用大功率高强度辐条型铝合金轮毂电机。
所述的两个可拆式后轮11采用快拆式铝合金花鼓,并且采用对置倾斜10—30度的安装方式,与地面形成一个倒V字型的结构。
所述的助力传感器4采用了32位正弦余弦信号。
本实用新型能最大化的把电能转化成动能,其电能利用率比普通的助力系统提高30%,比纯电动的提高60%,同时整车的重量也比传统的车型轻了30%,还能实现高速转弯及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行驶,设计合理,实用性强,易于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脚踏杆1、电驱动前轮2、前叉3、助力传感器4、轮盘5、手摇杆6、车架7、可前后调节座椅8、电池9、可伸缩调节杆10和两个可拆式后轮11;脚踏杆1与前叉3的外侧连接,电驱动前轮2设置在前叉(3)的下端之间,助力传感器4与轮盘5连接,手摇杆6与轮盘(5)的中心轴连接,车架7的前部下端与前叉3的上端连接,车架7的前部上端与轮盘5连接,车架7上设置有可前后调节座椅8,前后调节座椅8的背部设置有电池9,可伸缩调节杆10与可前后调节座椅8连接,车架7的后部连接两个可拆式后轮11。
所述的电驱动前轮2配置碟刹安装系统,可以装配不同的碟刹,也可以配合V刹,并且采用大功率高强度辐条型铝合金轮毂电机。
所述的两个可拆式后轮11采用快拆式铝合金花鼓,并且采用对置倾斜10—30度的安装方式,与地面形成一个倒V字型的结构。
所述的助力传感器4采用了32位正弦余弦信号。
本具体实施方式能最大化的把电能转化成动能,其电能利用率比普通的助力系统提高30%,比纯电动的提高60%,同时整车的重量也比传统的车型轻了30%,还能实现高速转弯及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行驶,设计合理,实用性强,易于推广和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金轮信德车业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金轮信德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34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自行车的电池盒结构
- 下一篇:新型机动三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