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通过铸锭方法生产单晶硅锭的铸锭炉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2936.4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6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甘大源;陈文杰;刘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大源 |
主分类号: | C30B11/00 | 分类号: | C30B11/00;C30B28/06;C30B29/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5422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通过 铸锭 方法 生产 单晶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锭炉,特别是一种适用于通过铸锭方法生产单晶硅锭的铸锭炉。
背景技术
在光伏行业,太阳能电池片使用的硅材料有三种:单晶硅片、多晶硅片、类单晶硅片。
单晶硅片制成的电池片转换效率最高,但是由于单晶硅片是由单晶硅锭通过切割后的产品,而单晶硅锭的制作需要通过直拉法,通过旋转的仔晶,慢慢提升,从单晶炉中生长出棒状的单晶硅,成本较高。
多晶硅片制成的电池片转换效率最低,但是由于多晶硅是通过铸锭炉中生产的,生产成本远远低于单晶硅。
类单晶硅片制作的电池片转换效率与成本在以上二者之间,生产的方式是通过在铸锭炉的底部铺设一层单晶,即仔晶,通过热场的控制,按照铸锭的方式生产出类单晶硅片,需要消耗大量的仔晶。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通过铸锭方法生产单晶硅锭的铸锭炉,在铸锭炉中生产出单晶硅锭和类单晶硅锭,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通过铸锭方法生产单晶硅锭的铸锭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的硅熔融锅,所述炉体上方设置旋转丝杆伸入所述硅熔融锅内,所述旋转丝杆底部安装仔晶,所述旋转丝杆上设置距离传感装置,传感所述旋转丝杆底部到所述硅熔融锅内熔融硅液面的距离。
所述旋转丝杆底端为伸缩结构,当硅熔融锅内熔融硅液面较浅时,打开伸缩结构以满足旋转丝杆底部与熔融硅接触,继续进行单晶硅锭的生产。
所述旋转丝杆上端安装氩气引流罩与所述炉体相连。
所述炉体内在所述硅熔融锅上方设置有可调温加热器。
所述炉体壁面上设置有观察窗。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铸锭炉内生产出单晶硅锭和类单晶硅锭,仅需要一块仔晶,无需在铸锭炉底部铺设仔晶,制得的产品主要为单晶硅锭,只有边缘为类单晶硅锭,制作成电池片的转换效率较高,综合成本低于通过直拉法制作的单晶硅锭和通过铸锭的方式生产的多晶硅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通过铸锭方法生产单晶硅锭的铸锭炉,包括炉体1、硅熔融锅2,硅熔融锅2置于炉体1内;还包括旋转丝杆3、距离传感装置4、氩气引流罩6、可调温加热器7,可调温加热器7设置于炉体1内硅熔融锅2上方,旋转丝杆3设置于炉体1上方并伸入硅熔融锅2内,旋转丝杆3底端为伸缩结构5,伸缩结构5为伸缩套筒,伸缩套筒打开时可使旋转丝杆3的长度变长,旋转丝杆3底部安装仔晶9,旋转丝杆3上设置距离传感装置4,传感旋转丝杆3底部到硅熔融锅2内熔融硅10液面的距离,氩气引流罩6安装在旋转丝杆3上端并与炉体1相连,氩气通过氩气引流罩6进入炉体1内。炉体1壁面上设置有观察窗8。
使用本实用新型铸锭炉生产时,通过距离传感装置4控制旋转丝杆3伸入到硅熔融锅2内的位置,使旋转丝杆3底部的仔晶9达到硅熔融锅2内熔融硅10液面上方;在生产过程的前期与中期,旋转丝杆3保持旋转,且旋转丝杆3底部的仔晶9伸入到熔融硅10内部,在生产的后期,旋转丝杆3提升,旋转丝杆3底部离开熔融硅10液面,自然生成单晶硅锭。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距离传感装置计算熔融硅液面的高度,确保旋转丝杆底部的仔晶保持设定位置,可调温加热器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炉内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大源,未经甘大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29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声成像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风扇罩和具有该风扇罩的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