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共轭凸轮连杆组合装箱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59361.4 | 申请日: | 2012-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8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杨茂祥;赵雄;赵华成;王英;雷昌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37/12 | 分类号: | F16H37/12;B65B2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轭 凸轮 连杆 组合 装箱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械中的装箱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共轭凸轮连杆组合装箱机构。
背景技术
装箱是包装行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装箱机具有科技含量高,装箱效率高,装箱质量好等优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非常可观。它在在啤酒、饮料、烟草、制药、粮油、食品加工、日化以及机械、电子行业等领域应用越来越普遍。
复合连杆往复式已在市场上广泛运用,其运行轨迹是弧线,但装瓶装置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摆动,且容易出现缺瓶、缺箱、堵箱、错位等现象,工作可靠性不高,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轭凸轮连杆组合装箱机构,该机构结构紧凑,能满足装箱装置运动规律灵活设计和停歇功能要求,符合包装工艺要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动力传给安装在机架上的凸轮轴,共轭凸轮与凸轮轴固接;叉形摆杆的底端铰接于机架,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分别与叉形摆杆的开叉端铰接,叉形摆杆的开叉端通过第一滚子与与共轭凸轮中的一个凸轮为凸轮副联接,叉形摆杆的开叉端通过第二滚子与与共轭凸轮中的另一个凸轮为凸轮副联接;叉形摆杆底端的伸出端与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中部与第一连杆中部铰接,第二连杆两端分别与第三连杆的一端和第四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机架;第五连杆一端与机架铰接,第五连杆另一端同时与第一连杆中部和第二连杆中部铰接;装箱平台分别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铰接。
共轭凸轮凸轮轮廓经两个滚子共同作用推动叉形摆杆摆动,叉形摆杆的运动通过连杆组件传递给装箱平台,装箱平台运动规律由共轭凸轮凸轮轮廓控制。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共轭凸轮和复合连杆式传动方式的装箱传动机构,能够通过建立共轭凸轮的运动数学模型,设计出理想的共轭凸轮轮廓线,使得装箱机构在运动起始和终止阶段平缓,同时通过凸轮轮廓的设计方便实现运动过程中装箱平台的停歇,更灵活满足装箱工作要求,该机构结构紧凑,能通过机械方式灵活满足装箱工艺要求和实现停歇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机构原理图。
图2是装箱理想运动轨迹。
图中:1、凸轮轴,2、共轭凸轮,3、摆杆,4、第一滚子,5、第二滚子,6、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第三连杆,9、第四连杆,10、第五连杆,11、装箱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动力传给安装在机架上的凸轮轴1,共轭凸轮2与凸轮轴1固接;叉形摆杆3的底端铰接于机架,第一滚子4和第二滚子5分别与叉形摆杆3的开叉端铰接,叉形摆杆3的开叉端通过第一滚子4与与共轭凸轮2中的一个凸轮为凸轮副联接,叉形摆杆3的开叉端通过第二滚子5与与共轭凸轮2中的另一个凸轮为凸轮副联接;叉形摆杆3底端的伸出端与第一连杆的一端6铰接,第二连杆7中部与第一连杆 6中部铰接,第二连杆7两端分别与第三连杆8的一端和第四连杆9的一端铰接,第三连杆8的另一端铰接于机架;第五连杆10一端与机架铰接,第五连杆10另一端同时与第一连杆6中部和第二连杆7中部铰接;装箱平台11分别与第一连杆6的另一端和第四连杆9的另一端铰接。
共轭凸轮2凸轮轮廓经两个滚子共同作用推动叉形摆杆3摆动,叉形摆杆3的运动通过连杆组件传递给装箱平台11,装箱平台11运动规律由共轭凸轮2凸轮轮廓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动力传给安装在机架上的凸轮轴1,共轭凸轮2与凸轮轴1固接;摆杆3铰接于机架,第一滚子4和第二滚子5与叉形摆杆3铰接,叉形摆杆3与共轭凸轮2通过第一滚子4和第二滚子二5凸轮副联接,叉形摆杆3底端的伸出端与第一连杆6铰接,第二连杆7中部与第一连杆一6中部铰接,第工连杆7两端分别与第三连杆8、第四连杆9铰接,第三连杆8的另一端铰接于机架;第五连杆10一端与机架铰接,另一端同时与第一连杆6中部和第二连杆7中部铰接;装箱平台11分别与第一连杆6、第四连杆9端部铰接。
共轭凸轮2匀速转动,并推动叉形摆杆3摆动,叉形摆杆3带动第一连杆6摆动,第一连杆6带动第二连杆7摆动,第二连杆7带动第三连杆8、第四连杆9和第五连杆10摆动,第一连杆6和第四连杆9共同带动装箱平台11摆动,实现装箱平台的轨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593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