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扭转梁悬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55216.9 | 申请日: | 201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3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艳;张德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21/05 | 分类号: | B60G21/05;B60G13/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扭转 悬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具体地说是一种车辆的扭转梁式悬架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车辆的悬架装置,扭转梁式悬架由两侧纵置的纵臂以及连接左右纵臂的横梁予构成。这种扭转梁悬架的抗疲劳性能经常难以保证,后期的设计更改工作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更改设计通常需要更换安装在纵臂上的弹簧和减震器等部件。同时横梁两端与纵臂的连接部位存在着较高的应力,其疲劳强度问题一直难以彻底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具有较好的车辆动力学性能,也便于车辆的平台化开发设计的新型的扭转梁式后悬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扭转梁悬架,包括横梁横部,以及在其两端同向弯折延伸构成U形横梁纵部,所述横梁横部端部沿横梁纵部相反方向固定有纵臂,所述的纵臂端部设有衬套安装孔。
所述的横梁横部与横梁纵部之间焊接有底板,所述的底板布置有弹簧底座和减震器固定销。
所述的横梁横部为C形管,当扭转梁悬架固定在车身后,C形管开口方向朝向车辆的后下部。
所述的横梁纵部端部外侧位置设有轮毂轴支架固定孔。
两个所述的纵臂固定在横梁横部端部的外张角度为8-15度。
所述的纵臂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横梁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扭转梁式后悬架结构在发生设计变更时通用性强,例如悬架姿态发生变化或扭转梁动力学性能需要优化等,仅更改纵梁与横梁连接部分的截面形状设计即可,不再需更改弹簧和减震器等零部件的设计,同时悬架结构安全稳定,可靠性高,具有较高的抗疲劳强度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是传统的扭转梁式悬架的俯视图;
图2是本次技术中扭转梁式悬架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左侧仰视图;
图4为图3中横梁的沿车辆纵向面的剖视图;
图5为本次发明的扭转梁悬架的纵臂与衬套的连接方式;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横梁;2、纵臂;3、底板;101、横梁横部;102、横梁纵部;103、轮毂轴支架固定孔;201、衬套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可知,新型扭转梁悬架包括横梁1和纵臂2,其中横梁1由横梁横部101和横梁纵部102组成,横梁纵部102是由横梁横部101两端弯折延伸出的,横梁横部101和横梁纵部102构成U形横梁1,横梁1一体成型,充分保证了横梁1与纵臂2连接部分的强度,提高了扭转梁的使用寿命。如图3所示,横梁1 的横梁横部101的端部有一段光滑曲线过渡的切割加工的曲面,横梁横部101的本体中间部位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为C形管,横梁截面形状可以依据车辆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优化。这样既保证横梁1的刚度和扭转强度的同时,又尽量减少材料的用量,从而减少整车质量。当扭转梁悬架固定在车身后,C形管开口方向朝向车辆的后下部,这样既能提高车辆的侧倾中心高度,有效降低车辆的侧倾角度,还具备有效避免其内积存泥土、降低行驶风阻的优点。
横梁横部101端部沿横梁纵部102相反方向固定有纵臂2,纵臂2端部设有衬套安装孔201,如5所示纵臂2前端通过冲压成型出衬套的安装空间,不必像传统的扭转梁需通过一个连接支架来安装橡胶衬套,减少了零件和工艺。纵臂2材料选用圆形钢管采用冲压、窝折方式成型,并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横梁1上,通过前端橡胶衬套支撑在车身上。通过调整纵臂2与横梁1的焊接面设计,即可完成扭转梁式悬架的姿态的变更,这样不会再更改减震器和弹簧等部件,便于车辆的平台化开发设计。
横梁1两端的纵臂2前端呈外张状,外张角度为8-15度,具体角度可根据车辆的实际状态依据车辆动力学的理论要求和衬套的刚度性能等来适当优化,这种外张设计保证了车辆转弯时的操纵稳定性能,对车辆行驶时的不足转向能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如图3所示,横梁横部101与横梁纵部102之间焊接有底板3,该底板3布置有弹簧底座和减震器固定销,横梁纵部102端部外侧位置设有轮毂轴支架固定孔103用于安装轮毂轴支架,后轮及相关部件通过该轮毂轴支架1支撑。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552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