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路敞车下侧门组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2009.1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4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凤山;朱森;潘安徽;孟兆会;闫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隆轩橡塑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1D19/00 | 分类号: | B61D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宋少娜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敞车 侧门 组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门组成,特别是关于一种铁路敞车下侧门组成。
背景技术
敞车是一种具有端、侧墙而无车顶的铁路货车,主要供运送煤炭、矿石、建材物资、木材、钢材等大宗货物用,也可用来运送重量不大的机械设备。由于敞车通用性很大,因此数量最多,约占货车总数的59%左右。现有敞车下侧门由5mm厚的钢板压制成型,钢制下侧门由于易变形、门缝间隙大,容易遗撒货物,经常需要进行门缝调整,增加了劳动强度和检修成本;钢制下侧门不耐腐蚀,大量下侧门使用两年即需要进行修补,甚至更换,且重量大、成本高、易盗;钢制下侧门与折页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安装及更换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及更换方便,成本低、重量轻、耐腐蚀、抗弯曲变形能力强的铁路敞车下侧门组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铁路敞车下侧门组成,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侧门板,所述下侧门板包括设置在其四周,并且和其设置成一体的门边框;所述下侧门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外侧纵向梯形槽,两个所述外侧纵向梯形槽之间的所述下侧门板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内侧纵向梯形槽;所述下侧门板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一横向梯形槽;两条外侧纵向梯形槽、若干内侧纵向梯形槽和两条横向梯形槽之间形成两个外侧四棱柱型凸起和若干中间四棱柱型凸起;所述下侧门板上两个所述外侧四棱柱型凸起的位置均通过拉铆钉连接有一折页;两个所述折页与两个所述横向梯形槽之间形成的四个梯形槽内均设置有一垫块,且均通过一个拉铆钉依次将所述折页、垫块和下侧门板进行连接。
两条所述外侧纵向梯形槽的截面形状相同,并且关于所述下侧门板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若干所述内侧纵向梯形槽的截面形状相同;两条所述横向梯形槽的截面形状相同,并且关于所述下侧门板的横向中心线对称;两个外侧四棱柱型凸起关于纵向中心线对称,两条所述外侧纵向梯形槽、若干所述内侧纵向梯形槽和两条所述横向梯形槽相互连通,呈平放的梯子形状。
所述拉铆钉为短尾拉铆钉,且所述短尾拉铆钉的尾部朝外,即所述短尾拉铆钉的尾部与所述折页在相同侧。
所述下侧门板采用多层相互交叉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板材制成,纤维含量为20%~90%。
所述下侧门板的整体厚度均匀,厚度范围为5~10m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具体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在非金属下侧门板上设置有两条外侧纵向梯形槽、若干内侧纵向梯形槽和两条横向梯形槽,可有效抑制下侧门的变形。2、本实用新型采用短尾拉铆钉将折页与非金属下侧门板进行连接,因此,无需电焊,安装方便,而且利用特殊破拆工具只需破坏铆钉套环,即可实现下侧门板组成的分解,无需进行整体性破坏。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折页与非金属下侧门板的横向梯形槽形成的梯形槽内设置垫块,并利用短尾拉铆钉进行连接,可以大大增强下侧门组成的整体刚度,改善其抗弯曲变形能力。4、本实用新型短尾拉铆钉的尾部朝外,即短尾拉铆钉尾部与折页在相同侧,这样可以避免短尾拉铆钉的尾部刮蹭车厢内货物。5、本实用新型非金属下侧门板采用多层相互交叉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板材制成,成本低、耐腐蚀、重量轻、整体抗弯曲变形、抗裂损能力较强,而且可回收利用。6、本实用新型的非金属下侧门板厚度均匀,利于压塑成型。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简单巧妙,成本低、重量轻、耐腐蚀、抗弯曲变形能力强(使用寿命长),且安装更换方便,可广泛用于铁路敞车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下侧门板组成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侧门板A-A位置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侧门板组成B-B位置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页、垫块和下侧门板连接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隆轩橡塑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未经北京隆轩橡塑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20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