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外廓尺寸智能测量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12738.0 | 申请日: | 2012-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0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 发明(设计)人: | 黄景旺;尤敏;张培勇;张爱国;陈德丰;陈观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湛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11/24 | 分类号: | G01B11/24 |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李国钊 |
| 地址: | 52400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外廓 尺寸 智能 测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是车辆外廓尺寸智能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车辆的增多,一些车辆收费根据不同车型收费,由于现在多数还使用传统的车辆外廓尺寸测量方法,测量效率并不高。目前,车辆外廓尺寸测量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
(1)视觉测量方法,用多台激光扫描仪及多台相机或摄像机,全方位拍照、摄像,通过对图像信息处理,得出车辆外廓尺寸。该测量方法测量时间较长近1分钟,车辆运动速度要很慢。
(2)基于视觉伺服的测量方法,利用多台相机或摄像机进行全方位拍照、摄像,以采集车辆外廓信息,成像设备安装在慢速移动的滑轨上。对测量小工件较方便,精度较高;对测量外廓尺寸大于1m的大工件则测量时间稍长;不便对外廓尺寸在2m至30m之间,并处于运动中的车辆外廓进行动态跟踪、快速测量。
(3)激光测距仪测量方法,选用三台激光扫描仪,其中两台扫描仪安装在一个高6米的进龙门框架上,另外一台扫描仪单独安装在另一个高6米的出龙门框架上,两个龙门框架之间的距离是30米。其中,第一扫描仪和第二扫描仪用来扫描车辆的截面信息,得到车辆的每个断面的轮廓点的数据信息,经过数据处理,即可得出车辆的宽度和高度数据;第三扫描仪用来测量车辆的长度信息。
当车辆的尾部离开进龙门框架的瞬间,第三扫描仪测量出车头到第三扫描仪之间的距离L2,假设第一扫描仪(或第二扫描仪)到第三扫描仪之间的距离为L1,则车辆的长度L就等于L1与L2的差值,即L=L1-L2。这样通过将三台扫描仪的数据进行整合就可以得出车辆轮廓的三维信息。这种车辆外廓测量方法,其不足之处如下:
(1)测量值瞬时获取,当获取测量值的一刻有其他车辆或者行人遮挡干扰任何一台扫描仪时,测量结果不准确;
(2)当车辆需要重复测量时,必须按规定的一个且仅一个方面进行测量区域,就是瞬间获得车辆外廓尺寸不宜实现动态跟踪、快速重复测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快速、精确、不接触、动态跟踪的车辆外廓尺寸智能测量系统,能有效地实现动态跟踪,提高测量精准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外廓尺寸智能测量系统,包括一供车辆外廓测量的测量空间,测量空间两端分别设有龙门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距仪,其包括第一测距仪和第二测距仪;伺服装置,用于控制测距仪的运动;提示装置,用于接收提示信号;控制处理系统,用于控制与其通讯连接的伺服装置的运动,接收与其通讯连接的测距仪的测量数据,测距仪的位移数据,处理测量数据、并发送指令至与其通讯连接的提示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伺服装置设在龙门架的横梁上,其包括伺服电机、由伺服电机驱动的直线滑轨及与直线滑轨联动的滑块。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底部设有扫描平面为180度,扫描平面与龙门架所在平面垂直,通过拖链与控制处理系统通讯连接的第一测距仪。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底部设有扫描平面为180度,扫描平面与龙门架所在平面重合,通过拖链与控制处理系统通讯连接的第一测距仪。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通过拖链与控制处理系统通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处理系统通过伺服电机为滑块提供高速运动的动力,并实时向处理模块反馈滑块的移动距离,为测量车辆宽度提供精确位移。
进一步地,所述测量空间的另一端的龙门架设有扫描平面为180度,扫描平面垂直于龙门架所在平面的第二测距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测距仪和第二测距仪为扫描频率100HZ、测量距离40米的激光测距仪。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外廓尺寸智能测量系统还包括用于根据控制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测量数据计算收费的计费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处理系统包括用于控制伺服装置运动的机械控制模块,用于采集测距仪的测量数据的采集模块,用于处理测距仪的测量数据和滑块运动数据的处理模块,以及用于控制提示装置的提示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外廓尺寸智能测量系统还包括采集车辆重量信息的汽车衡,其设于测量空间内,其与控制处理系统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湛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湛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27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机器人的行走驱动机构
- 下一篇:位置检测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