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联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8886.5 | 申请日: | 201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96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纪春有;王文建;张雷;李秀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04 | 分类号: | F16D1/04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徐伟 |
地址: | 23002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汽车 电动 助力 转向 系统 联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轴器,具体涉及用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联轴器。
背景技术
联轴器是用来联接不同机构中的两根轴,使之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的机械零件。汽车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普遍采用助力电机与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组成的助力机构,助力电机与蜗轮蜗杆减速机构采用联轴器连接。
目前常用的联轴器(见图4)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主动块1、减振垫2和从动块3组成。这种联轴器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1、主动块和从动块均采用钢制材料,转动惯量较大,对换向响应速度影响较大;2、主动块和从动块的制造需采用专用工装和夹具,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都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换向响应速度慢的问题;降低联轴器的制造成本,方便了装配和维修。本实用新型联轴器采用新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用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联轴器,包括主动块1和从动块3,主动块1与助力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从动块3与蜗杆6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还包括连接套4;连接套4为中空圆柱体,其内壁上设有轴向内齿环7;所述主动块1和从动块3均为圆柱体,主动块1的外壁的一侧设有径向的外齿,从动块3的外壁的一侧设有径向的外齿;所述主动块1和从动块3的外齿与连接套4的内齿环7配合,三者固定连接。
所述主动块1和从动块3上的外齿数量为12;所述连接套4的内齿环7上的内齿数量为12。
所述主动块1和从动块3均采用尼龙材料;连接套4采用GF/HNBR/PA66复合材料。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由于使用新型材料,重量较轻,解决了传统结构换向响应速度慢的问题,同时减低了制造和装配成本,可维修性及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联轴器示意图。
图中:主动块1、减振垫2、从动块3、连接套4、助力电机5、蜗杆6、内齿环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图3,用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联轴器,包括主动块1、从动块3和连接套4,主动块1与助力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从动块3与蜗杆6连接,连接套4连接主动块1和从动块3;改进在于:连接套4为中空圆柱体,其内壁上设有轴向内齿环7;内齿数量为12;所述主动块1和从动块3均为圆柱体,主动块1和从动块3的外壁的一侧均设有径向的外齿,外齿数量为12;主动块1和从动块3的外齿与连接套4的内齿环7配合,三者固定连接。
将主动块1安装在助力电机5输出轴上,在电机轴上涂上少许粘接剂,保证固定可靠;从动块3的安装方式与主动块1一样;将连接套4套装在主动块1和从动块3上,其通过十二齿结构就可以实现扭矩的传递。
主动块1和从动块3采用尼龙(PA)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的特点;连接套4采用GF/HNBR/PA66复合材料,通过十二内齿结构与主动块1和从动块3的十二外齿结构配合,实现减振、降低噪音和传递扭矩的作用,并可以消除由于输入轴与输出轴不同轴而产生的间隙和失效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88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补偿密封装置磨损的万向节
- 下一篇:一种用于石粉斗提机的皮带螺栓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