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训练桩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7591.6 | 申请日: | 201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0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黎高雄;胡旭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黎高雄;胡旭奇 |
主分类号: | A63B69/34 | 分类号: | A63B69/34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华辉 |
地址: | 51202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训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训练桩,具体涉及一种可以模拟人体的手部关节摆动、腰身运动及它们的对抗作用力的训练桩。
背景技术
咏春拳木人桩法是咏春拳拳法当中的最高级套路,亦是训练提高实战能力的良好途径,其手法融合了小念头、寻桥、标指等的攻防特点。把手法、脚法、身法精选提炼组合成木人桩法。并通过木人桩模拟人形的结构,形成对抗训练达到手脚腰协调。木人桩亦是个人研究手法、脚法、身法协调运用和个人可独自练习必须的训练器械。
学习木人桩的主要目的是使咏春拳练习者能有一个黏手对抗的对象,人体在面对对手时如何变化,在移动变化过程中如何保持正确有效的攻击姿势,从中寻找最佳打击方位。经过不断练习桩法,使习者技击技术标准、协调和娴熟。遂步促使练习者在实践中形成一种自然反应,感知对方,随对手拳意发劲、出招,从而实现打击对手的目的。
由此可见,木人桩对于咏春拳来说是相当重要的独特练习训练器械,而木人桩可模拟人的变化亦是至关重要的。而传统木人桩只是模拟人的外型,没有模拟人的对抗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模拟人体的手部关节摆动及其对抗作用力的训练桩。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模拟人体腰身运动及其对抗作用力的训练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训练桩,包括悬挂机构、桩身、桩手、桩脚及固定机构;所述桩身的 一端连接有所述悬挂机构,所述桩身的另一端设有所述固定机构;所述桩身为圆筒形结构;所述桩脚固定在所述桩身上,并位于靠近固定机构90的一端;所述桩手包括第一桩手、第二桩手及第三桩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手、第二桩手、第三桩手分别穿过所述桩身上的孔,并分别通过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固定在所述桩身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桩手与所述第三桩手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桩手位于第二桩手与第三桩手形成的夹角的角平分线的正下方。
优选地,所述第二桩手与所述第三桩手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角度为15°、20°、30°、40°、50°或者60°。
优选地,所述第一桩手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920mm;所述第二桩手和所述第三桩手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1200mm。
优选地,所述桩脚形状类似于L型的结构。
优选地,所述孔的尺寸比所述第一桩手、第二桩手及第三桩手的尺寸略大。
优选地,所述悬挂机构通过第四弹簧与所述桩身连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底座、第五弹簧及多边形柱体;所述底座上依次安装有所述第五弹簧及所述多边形柱体;所述桩身的内表面上固定有圆片;所述圆片上设有多边形孔;所述圆片上的多边形孔的形状与所述多边形柱体横截面的形状对应;所述圆片上的多边形孔刚好容许所述多边形柱体穿过;所述固定机构的所述第五弹簧及所述多边形柱体置于所述桩身内;且所述多边形柱体穿过所述圆片的所述多边形孔。
优选地,所述圆片的个数为一个以上的整数。
优选地,所述圆片的个数为2个、3个或4个。
优选地,所述多边形孔及所述多边形柱体横截面的形状为正多边形。
优选地,所述多边形孔及所述多边形柱体横截面的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训练桩可以模拟人体手部的关节摆动腰身运动及它们的对抗作用力。当训练者对桩手或桩身施加推、拉等作用力时,桩手或桩身受力发生移动,同时,由于弹簧的弹力,使得桩手或桩身产生对抗训练者的反作用力,并最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正视图,图中斜线阴影部分为透视区域。
图2是图1中透视区域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右视图,图中斜线阴影部分为透视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黎高雄;胡旭奇,未经黎高雄;胡旭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75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电杆塔综合分析仪的立体球形天线
- 下一篇:一种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