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训练桩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7591.6 | 申请日: | 201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0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黎高雄;胡旭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黎高雄;胡旭奇 |
主分类号: | A63B69/34 | 分类号: | A63B69/34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华辉 |
地址: | 51202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训练 | ||
1.一种训练桩(100),包括悬挂机构(10)、桩身(30)、桩手(50)、桩脚(70)及固定机构(90);所述桩身(30)的一端连接有所述悬挂机构(10),所述桩身(30)的另一端设有所述固定机构(90);所述桩身(30)为圆筒形结构;所述桩脚(70)固定在所述桩身(30)上,并位于靠近固定机构(90)的一端;所述桩手(50)包括第一桩手(51)、第二桩手(53)及第三桩手(5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手(51)、第二桩手(53)、第三桩手(55)分别穿过所述桩身(30)上的孔(31、33、35),并分别通过第一弹簧(61)、第二弹簧(63)、第三弹簧(65)固定在所述桩身(30)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桩手(53)与所述第三桩手(55)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桩手(51)位于第二桩手(53)与第三桩手(55)形成的夹角的角平分线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桩(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桩手(53)与所述第三桩手(55)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角度为15°、20°、30°、40°、50°或者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桩(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手(51)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920mm;所述第二桩手(53)和所述第三桩手(55)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1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桩(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桩脚(70)形状类似于L型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桩(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孔(31、33、35)的尺寸比所述第一桩手(51)、第二桩手(53)及第三桩手(55)的尺寸略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训练桩(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机构(10)通过第四弹簧(20)与所述桩身(30)连接;所述固定机构(90)包括底座(91)、第五弹簧(93)及多边形柱体(95);所述底座(91)上依次安装有所述第五弹簧(93)及所述多边形柱体(95);所述桩身(30)的内表面上固定有圆片(37);所述圆片(37)上设有多边形孔;所述圆片(37)上的多边形孔的形状与所述多边形柱体(95)横截面的形状对应;所述圆片(37) 上的多边形孔刚好容许所述多边形柱体(95)穿过;所述固定机构(90)的所述第五弹簧(93)及所述多边形柱体(95)置于所述桩身(30)内;且所述多边形柱体(95)穿过所述圆片(37)的所述多边形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训练桩(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片(37)的个数为一个以上的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训练桩(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片(37)的个数为2个、3个或4个。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训练桩(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孔及所述多边形柱体(95)横截面的形状为正多边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训练桩(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孔及所述多边形柱体(95)横截面的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黎高雄;胡旭奇,未经黎高雄;胡旭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759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电杆塔综合分析仪的立体球形天线
- 下一篇:一种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