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列车空调门盖开启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75044.4 | 申请日: | 2012-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1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峰;阎先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松芝轨道车辆空调有限公司;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D27/00 | 分类号: | B61D2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 地址: | 20110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列车 调门 开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配件技术领域,具体的是涉及轨道列车空调系统,尤其是一种轨道列车空调门盖开启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轨道列车空调门盖开启结构一般采用圆钢支撑杆或卡口支撑杆两种方式,分别可以参见图1和图2。如图1所示的该轨道列车的空调门盖开启结构采用圆钢支撑杆10,开启时要先用力向上打开门盖,然后用弹簧夹固定,比较笨重繁琐。图2显示卡口支撑杆20在打开门盖时只要使卡块21沿滑轨22移动到滑轨22末端的卡口23中就可以,比图1中的圆钢支撑杆有了进步,但打开门盖时仍需要足够的力距,需要2位操作人员配合。由于门盖有一定重量,而且是向上开启,因此在门盖打开到定位之间易脱手掉落, 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圆钢支撑杆安装及替换也不方便,需要特别的工具,如大力钳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轨道列车空调门盖开启结构,以降低检修及维护劳动强度,节约人力资源,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轨道列车空调门盖开启结构,包含上支撑块和下支撑块,所述上支撑块上设置有上固定孔,所述上固定孔上连接有上固定件;所述下支撑块上设置有下固定孔,所述下固定孔上连接有下固定件;所述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之间连接有气弹簧缸筒及活塞杆。
进一步地,所述上固定件可以包含通过所述上固定孔相互配合连接的上球窝接头和上螺母,所述上螺母和上固定孔之间设置有锁紧垫圈;所述下固定件上也可以包含通过所述下固定孔相互配合连接的下球窝接头和下螺母,所述下螺母和下固定孔之间也设置有锁紧垫圈。
进一步地,所述上球窝接头可以与气弹簧上端的活塞杆连接;所述下球窝接头也可以与气弹簧下端的缸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撑块可以与上支撑架连接,该上支撑架固定于轨道列车空调门盖上;所述下支撑块也可以与下支撑架连接,该下支撑架也固定于轨道列车空调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优点是:
(1)采用气弹簧,打开门盖时需要的力小,能降低检修及维护劳动强度, 并可以单人进行操作、节约人力资源;
(2)气弹簧通过螺栓固定在轨道列车空调上,不易脱落,打开时不存在安全隐患;
(3)气弹簧的安装可以借用原先的安装孔或者增加转换支架完成,符合轨道列车空调的互换性要求;
(4)气弹簧容易更换,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规格,经济实用,维护方便,使用寿命周期长。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现有技术中采用圆钢支撑杆的列车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现有技术中列车空调采用的卡口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列车空调采用的气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弹簧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弹簧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
10、圆钢支撑杆; 20、卡口支撑杆;
21、卡块; 22、滑轨;
23、卡口; 30、气弹簧;
31、上支撑架; 32、下支撑架;
33、支撑块; 34、球窝接头;
35、缸筒; 36、锁紧垫圈
37、螺母 38、活塞杆
39、固定件 G 、重力
S、重心点; E、支点;
L、门盖全开时的力臂; W、门盖全闭时的力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和优点作进一步解释。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而在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这些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以下实施例中,在不同的图中,相同部分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松芝轨道车辆空调有限公司;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松芝轨道车辆空调有限公司;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50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铁路货车转向架构架
- 下一篇:地铁车辆风道的连接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