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螺旋盘碟形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2034.0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3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柴贵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柴贵景 |
主分类号: | B64C39/06 | 分类号: | B64C39/06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李毅 |
地址: | 046011 山西省长治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螺旋 盘碟形 飞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行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碟形飞行器。
背景技术
飞行器的种类很多,但碟形飞行器并不多见,主要是以UFO的形象出现。
申请号201110230142.3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碟形飞行器,该飞行器包括发动机、机身和旋翼,机身外部设有旋翼支架,机身上套装机身轴承,机身上部与下部的机身轴承和旋翼支架悬空端之间分别螺接螺旋叶片。工作时,发动机带动螺旋叶片旋转,机身上部的螺旋叶片和下部的螺旋叶片旋转方向正好相反,因此解决了机身的平衡问题和转动问题。但是该飞行器的结构较为复杂,且飞行器重量较重,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单、重量更轻、成本更低、更加节省升降动力的双螺旋盘碟形飞行器。
本实用新型的双螺旋盘碟形飞行器包括发动机、上机身、下机身、上螺旋盘和下螺旋盘,上机身上方设有玻璃顶盖,下机身下方设有底盖和支脚,底盖上设有舱盖。
在上机身的底部设有上盖,下机身的顶部设有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由穿过其中心孔的轴管连接为一体,中心齿轮通过轴管轴承安装在轴管上,发动机固定在下盖上,发动机上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之间通过伞形齿轮啮合,主动齿轮与中心齿轮啮合,在上机身的外部安装有拉力圈,所述拉力圈的下部与上盖固定连接。
在上机身上安装有上轴承圈,下机身上安装有下轴承圈,所述上轴承圈固定在拉力圈的上部,下轴承圈固定在下盖上,在上轴承圈的下表面和下轴承圈的上表面分别设有轴承轨道。
所述下螺旋盘由下螺旋盘内圈连接板、固定在下螺旋盘内圈连接板外周的下螺旋盘内圈、与下螺旋盘内圈同心圆设置的下螺旋盘外圈以及设置在下螺旋盘内圈和下螺旋盘外圈之间的螺旋叶片构成,在下螺旋盘内圈的上下表面上均设有轴承轨道,所述下螺旋盘通过设置在下螺旋盘内圈连接板中心的齿孔啮合在中心齿轮上,下螺旋盘内圈下表面的轴承轨道与下轴承圈上表面的轴承轨道通过滚珠滚动配合。
所述上螺旋盘位于下螺旋盘的上方,由上螺旋盘内圈、与上螺旋盘内圈同心圆设置的上螺旋盘外圈以及设置在上螺旋盘内圈和上螺旋盘外圈之间的螺旋叶片构成,在上螺旋盘内圈的上下表面上均设有轴承轨道,所述上螺旋盘内圈上表面的轴承轨道通过滚珠与上轴承圈下表面的轴承轨道滚动配合。
在拉力圈上设置有不少于3个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置于上螺旋盘内圈和下螺旋盘内圈之间,分别与上螺旋盘内圈下表面的轴承轨道和下螺旋盘内圈上表面的轴承轨道滚动配合。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在上螺旋盘内圈下表面和下螺旋盘内圈上表面轴承轨道的外侧设置齿形轨道,在拉力圈上设置不少于3个导向齿轮,所述导向齿轮置于上螺旋盘内圈和下螺旋盘内圈之间,分别与上螺旋盘内圈下表面和下螺旋盘内圈上表面的齿形轨道啮合。
其中,所述的导向齿轮均匀布置在导向轮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螺旋叶片围绕轴管辐射状分布,螺旋叶片的迎风面呈仰角。
所述任意一片螺旋叶片的顶边与相邻螺旋叶片的底边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全体螺旋叶片在水平面上无间隙。
本实用新型还在所述的上盖、下盖和下螺旋盘内圈连接板的对应位置上均设有舱门。
本实用新型的双螺旋盘碟形飞行器在机身中部装有上下两层平行的平板形螺旋盘,螺旋盘内圈和外圈之间设置螺旋叶片,各螺旋叶片分别绕机身中轴线呈辐射状分布,当发动机工作时,带动下螺旋盘旋转,受力向上飘动,向上顶住导向轮迫使上螺旋盘做反向旋转,由于上下螺旋盘螺旋叶片旋转方向相反、迎风角相反、安装角度相反,因此解决了机身的旋转平衡问题。螺旋叶片的迎风面呈仰角,相邻两叶片的顶边与底边从垂直角度处于同一平面,使得螺旋叶片整体覆盖了其所占空域,对该空域的空气全部无泄漏的加以利用,使飞行器的升力最大化,与螺旋桨直升机相比,飞行器在螺旋盘转速比螺旋桨低数倍的情况下就能升空,普通发动机足可胜任。
与背景技术的碟形飞行器相比,以前的螺旋盘为梯形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盘为平板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是在同等长度螺旋叶片情况下直径最大化,也就是螺旋盘外圈直径最大化,螺旋叶片全周长均匀安装在螺旋盘外圈内,使螺旋盘外圈抗拉强度得到最大的发挥和利用,螺旋盘在高速旋转时只要螺旋盘外圈的抗拉强度保证直径保持不变,螺旋盘外圈就不会产生上下大幅度飘动,所以本实用新型去除了旋翼支架定位轴承圈等装置,从而使飞行器结构更加简单、重量更轻。
本实用新型的碟形飞行器只需一个动力就能实现升降功能。如果再配上风孔或其它转向、平衡装置,还能实现前、后、左、右方向飞行和整机旋转等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柴贵景,未经柴贵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20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人行道斜扶手支撑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烃油脱镍和钒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