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胎漏气应急行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37190.8 | 申请日: | 2012-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4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雷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海平 |
主分类号: | B60S13/02 | 分类号: | B60S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8209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胎 漏气 应急 行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配件,特别是一种当摩托车、电动车的轮胎在漏气后,方便人工推车行走的车胎漏气应急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摩托车、电动车使用者,头痛的是内胎漏气,漏气后只好费力推行至修车店,对于体弱者和妇女,更是苦不堪言;而长距离的强力推行,轻则缩短外胎寿命,重则直接报废,而外胎价格通常是内胎价格的数倍,损失极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便于携带的车胎漏气应急行走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胎漏气应急行走装置,包括框架、固定于框架底部的应急轮,其特征是:还包括供连接于框架与车轮之间的支撑杆,所述应急轮为一个,所述支撑杆为四根,所述四根支撑杆分别铰链于所述框架的四个角上,所述每根支撑杆上均设置有径向排列的数个螺孔。
所述框架上方的四个角上、以及所述每根支撑杆的端头处 均设置有供螺栓穿接的螺孔,即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框架之间的铰链结构为可拆卸的螺栓式连接结构。
所述车胎漏气应急行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支撑杆上径向排列的所述螺孔 相配套的数棵螺栓,该螺栓的长度应大于车轮上幅条或车圈的厚度。
所述框架的横向宽度大于车圈的厚度,或者所述支撑杆位于车圈两侧壁的部分呈外凸的弧形。
所述每根支撑杆均为单根的整体,或者所述每根支撑杆均由两节支撑条通过螺栓式结构连接而成。
采用上述结构后,再配以可穿过螺孔的绳索,可按下法使用:
1、组装:用螺栓将两节支撑条连接成合适长度的支撑杆,再用螺栓将支撑杆连接在框架上。
2、连接在车轮上:将四根支撑杆两两相对地夹持在漏气车轮的前后两端,利用幅条上的原有孔洞及形状或利用车轮幅条间的空白空间,将两根相对的支撑杆用长杆螺栓穿过幅条固定连接在车轮的前端两代侧,将另两根相对的支撑杆用长杆螺栓穿过幅条固定连接在车轮的后端两侧。
3、禁止车轮转动,只让应急轮转动:转动车轮,将应急轮转至车轮正下方,再用绳索将车轮捆绑在前叉(或后叉及车架)上,以避免摩托车/电动车漏气车轮的转动。
4、漏气车轮下的应急轮支撑起车身重量,并可转动,可轻松推行摩托车或电动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应急轮安装在摩托车、或电动车的漏气车轮下方,应急轮替代车轮,可轻松地人工推车行走;应急轮与支撑杆间采用螺栓式连接,支撑杆由两节支撑条通过螺栓连接,可拆卸缩小体积,平时可放在尾箱中,携带方便;支撑杆相对应急轮的角度可调,支撑杆及支撑条上密布螺孔,可精确安装在多种规格的车轮上,适应性强,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应急轮,2销轴,3螺栓,4框架,5支撑杆,51第一支撑条,52第二支撑条,6螺孔,7车圈放置空间,8长杆螺栓,9幅条放置空间,10车圈,11幅条,12车轴,13绳索,14前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轮胎自救行走器,包括框架4、固定于框架4底部的应急轮1、其特征是:还包括供连接于框架4与车圈10之间的支撑杆5,所述应急轮1为一个,所述支撑杆5为四根,所述四根支撑杆5分别铰链于所述框架4的四个角上,所述每根支撑杆5上均密布有径向排列的数个螺孔6。
所述框架4的四个角上、以及所述每根支撑杆5的端头处 均设置有供螺栓3插接的螺孔6,即所述支撑杆5与所述框架4之间的铰链结构为可拆卸的螺栓式连接结构。
每根支撑杆5可由两节密布有螺孔6的支撑条(第一支撑条51与第二支撑条52)通过螺栓3连接而成。
实施例2:
如图2、图3所示,支撑杆5均为单根的整体,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使用说明:如图3所示:
现有车轮由车圈10、幅条11、车轴12等部分构成。现有摩托车车轮主要有两种:一是钢丝辐条组合式车轮,二是现已成为主流的轻合金整体式车轮;现有电动车车轮基本是轻合金整体式车轮。
对于轻合金整体式车轮的用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海平,未经雷海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371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