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飞机轮轴千斤顶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35414.1 | 申请日: | 2012-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8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 发明(设计)人: | 姜文利;范立宏;解英柱;姜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航空地面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F3/42 | 分类号: | B66F3/42 |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长春市新时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2204 | 代理人: | 石岱 |
| 地址: | 1361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飞机 轮轴 千斤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机维修工具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飞机轮轴千斤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航空事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一些技术先进,结构新颖,科技含量领先的新型民用和军用飞机已经在各个航空公司和军用机场服役使用。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飞机维修工具由于结构不合理和技术落后已经无法适应上述要求。
目前,在拆卸飞机轮胎过程中,使用的千斤顶其结构不够合理,存在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①、以往带手动换向阀的轮轴千斤顶,只能用大手动泵做空载起升作用,且不能承受较高的压力,大小手动泵不能同时使用,在承受压力时,只能用小手动泵,如果用大手动泵打压就会因压力过大而击穿换向阀阀芯。②、以往千斤顶上回油阀的位置设置在油箱支架下的底座上,使用时需要通过加上连杆及万向节才能转动达到回油的目的,结构不合理,不易于操作。③、以往的轮轴千斤顶起升及回落速度慢,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④、以往的轮轴千斤顶不能直观的反应出千斤顶所承受的压力,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因超压工作而损坏整台设备。⑤、油管外露过多,使各油路管接头因磕碰而产生渗漏现象,密封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能够承受较高的压力、设备不易损坏、节约劳动力、工作效率高、油路与换向阀集成为一体、油管外露少,密封效果好的新型飞机轮轴千斤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千斤顶包括由调整螺杆、活塞、套筒油缸、油缸和底座套装构成的顶升机构,由支架、定向轮、定向轮支撑弹簧板构成的支撑机构,设置在支架一端的油箱,辅助压杆,牵引拉杆,高压泵和低压泵;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在油箱一侧与油箱连通的油路导通集成块,设置在支架上的气动增压泵,连接油路导通集成块出油孔的液压表,设置在油路导通集成块一侧的换向机构。
所述的换向机构包括换向手柄,设置在换向手柄下面的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连接在主动齿轮下面第一回油换向阀杆,连接在从动齿轮下面的第二回油换向阀杆。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由于取消了以往轮轴千斤顶上的手动换向阀,使千斤顶大大增加了内部压力及顶升重量,以往换向阀只能承受260kg//mm2的工程压力,取消了手动换向阀后,使得内部压力可增加至560kg/mm2。
2、本实用新型将回油阀从油箱支架下的底座上移动到非常容易操作的位置,改动后的回油阀即起换向作用,又起回油作用,是集换向与回油于一身的综合性回油阀,起升时只需将回油阀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并旋紧后,手动泵、气动泵即可同时起升,相反,将回油阀杆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并旋紧后,手动泵、气动泵即可同时回落。这一点带手动换向阀的轮轴千斤顶,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
3、本实用新型加带了进口气动液压增压泵,至使整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有了很大的提高起升速度及回落速度,比原轮轴千斤顶增加了一倍,以上具有起升与下降速度快的同时,也解放了劳动力,提升了工作效率,其操作只需将气源与千斤顶上的气动接头接上后,按下气动开关即可顶升与降落,一改以往必须用人工掀动大、小手动泵,而加大劳动强度的困境。
4、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压力表,可直观的反应出千斤顶所承受的压力,避免了千斤顶在使用过程中,因超压工作而损坏整台设备,同时又能直观的感觉到,其千斤顶是否因为有内、外渗漏,而使千斤顶在使用过程中卸压的问题。使得操作者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处理。另外还可以限定压力,可直观的发现,不会使千斤顶因超压而被损坏,避免了安全隐患。
5、本实用新型增设了油路导通集成块,集成油路与换向阀为一体,节省了外部裸露的油管,避免了油管外露过多,使各油路管接头因磕碰而产生渗漏现象,大大的提高了密封效率。
6、本实用新型在底座与油缸连接处采用新型的导向密封方式,使其达到油缸内外腔隔离,解决了以往底座与油缸连接靠尼龙垫圈密封,且易发生内部渗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新型飞机轮轴千斤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向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活塞油缸部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油路导通集成块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航空地面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航空地面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354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弯散热软管
- 下一篇:全麻支气管镜下气管内支架置入术用四通接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