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气缸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8555.0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1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马京卫;林文;赵国东;孙建军;张文德;赵卫平;武亚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20 | 分类号: | F02F1/20;F02F1/24;F01M11/03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张红卫;左燕生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气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构件,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气缸。
背景技术
为了达到发动机轻量化、小型化的目的,越来越多的汽车构件如增压器、液压挺柱、VVT、真空泵等被集成在了发动机的气缸盖上,而目前汽车产品的滤油器仍然被安置在气缸盖下方的气缸体、油底壳上或者为独立结构,且主供油道也分布在缸体上,发动机管路布置复杂,在维护滤油器的时候拆装不便,同时由于气缸盖位于发动机供油的末端,使得气缸盖的油压不能满足增压器、液压挺柱等集成于气缸盖上的构件的快速供油需求。造成滤清后的机油压力建立缓慢,增压器、液压挺柱、VVT、真空泵等响应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气缸,便于维护,同时满足了集成与气缸盖上的构件的快速供油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发动机气缸,包括气缸体以及设置于气缸体上方的气缸盖,还包括用于安装滤油器的机滤座,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机滤座设于气缸盖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机滤座上设有与滤油器进油端相连通的进油口以及与滤油器的出油端相连通的出油口。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气缸体上设有与所述进油口连通的进油道以及与出油口连通的出油道。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动机气缸,机滤座设于气缸盖上,因此可将滤油器安装在气缸盖上,由于气缸盖位于发动机结构的上方,因而便于维护;另外,滤油器临近气缸盖上的构件,可以满足对这些构件的快速供油需求;在机滤座上设置进油口和出油口可以避免在气缸盖、气缸体上设置过多的管线连接,从而保持了气缸盖、气缸体的简洁。
本实用新型适用作各种汽车发动机的气缸。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有滤油器8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不含滤油器8)示意图。
图中:1-气缸盖,2-气缸体,3-机滤座,4-进油口,5-出油口,6-进油管,7-出油管,8-滤油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2所示为一发动机气缸,包括设置在下方的气缸体2和扣合在气缸体2上的气缸盖1。在气缸盖1前端上设置有机滤座3,通过螺栓连接与滤油器8共同构成发动机的机油供给和滤清油路。
机滤座3如图2所示,用于安装滤油器8,这样就使得滤油器8装配于发动机的上方,从而便于日常的拆装、维护;机滤座3右侧紧邻第一缸进气道。在机滤座3上预铸有与滤油器的进油端连通的进油口4以及与滤油器的出油端连通的出油口5,这样省却了添加额外的管线对滤油器8进行连接,可以使得气缸盖1较为简洁;而在下部的气缸体2上也加工出可与进油口4及出油口5相连通的进油管6以及出油管7,以供机油在气缸体2内流动,这样还能减少气缸体2上的管线分布,从而使得气缸体2较为简洁。
本实施例在工作时,机油泵泵出的机油通过滤清前气缸体主上油道进入气缸盖滤清前机油出口,然后进入滤油器;滤清后的机油进入气缸盖滤清后机油入口,然后在气缸盖中分上下两路分别给气缸盖和气缸体供油;滤清后的废油由滤油器泄油孔(设在机油座3上)排出。本实施例布置紧凑,通过内部预铸油孔,避免外部多余的管路连接,同时通过预铸孔和集成设计,降低气缸盖的铸造缺陷风险,增强了气缸盖的结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85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