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5747.6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4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羽;刘益军;胡国强;罗朝发;李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18 | 分类号: | F01P3/18;F01P5/00;F01P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郭振兴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冷却 循环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目前,冷却发动机的主循环包括了两种工作循环,即“冷车循环”和“正常循环”。冷车着车后,发动机在渐渐升温,冷却液的温度还无法打开系统中的调温器11,此时在发动机内进行“冷车循环”,即冷却液只是经过水泵12做功而流向机油冷却器13;在机油冷却器13中冷却液与由油底壳14中流出的机油(润滑油)进行热交换运动,将机油的热量带走之后,冷却液进入在发动机机体15内循环,期间会有一部分冷却液通过机油冷却器13或发动机机体15其他管路流向EGR冷却器16等其他需冷却零件。目的是使发动机尽快地达到正常工作温度。随着发动机的温度,冷却液温度升到了调温器11的开启温度(通常这温度在80℃后),冷却循环开始了“正常循环”。这时候的进行“冷车循环”的冷却液还需要经过车前端的散热水箱17,经风扇18散热后,再经水泵12进入发动机循环。
从介绍冷却循环时,可以看出调温器11是决定走“冷车循环”,还是“正常循环”的。调温器11在一定温度开启后,开度随冷却液温度上升而逐渐增大,即由调温器11来控制冷却液的温度,进而通过机油冷却器13来调控机油温度,但该冷却液的温度并不是机油冷却器13的进液温度,且调温器11通过控制开度来控制冷却液的温度,进而通过机油冷却器13来调控机油温度的方式相对滞后和粗略,使得机油冷却器13不能很精确的调控机油温度,机油温度在发动机不同运行工况下存在较大波动,影响机油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不能精确调控机油温度,机油冷却器在设计时要保留很大的冷却余量,造成冷却器尺寸偏大和成本提升;还有,对于商用车发动机由于水套容积大、专用冷却液成本高,用户将普通水替换专用冷却液用于发动机冷却,造成机油冷却器在材料选择上只能选取铜或者不锈钢等材料作为热交换载体,而不能选却铝等材料作为载体,造成冷却器的加工成本高;最后,为了要满足整机的水套流量需要,水泵的尺寸和成本会随着发动机的排量、体积而增加。同时发动机运行时所消耗的轴功会加大,影响机油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精确调控机油温度,延长机油的使用寿命的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包括:发动机本体循环系统和冷却器循环系统;发动机本体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发动机本体散热水箱、水泵、发动机机体和调温器;冷却器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冷却器散热水箱、电子水泵、机油冷却器和EGR冷却器;发动机本体散热水箱和冷却器散热水箱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风扇。
进一步地,散热风扇为电子散热风扇。
进一步地,发动机本体散热水箱和冷却器散热水箱上下叠加或左右并排布置,且分布具有独立的进出水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该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采用两个独立的冷却循环系统,分别对发动机本体和机油进行冷却,并采用电子散热风扇和电子水泵,使得发动机的机油温度能够得到精确控制,有助于降低发动机机油温度,延长润滑油使用寿命减少用户成本,同时可以改善发动机运动件的摩擦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参看图2,该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分为两个独立的冷却循环系统,即:发动机本体循环系统和冷却器循环系统。其中,发动机本体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发动机本体散热水箱21、水泵22、发动机机体23和调温器24。发动机本体循环同样包括了两种工作循环,即“冷车循环”和“正常循环”。冷车着车后,发动机在渐渐升温,冷却液的温度还无法打开系统中的调温器24,此时在发动机内进行“冷车循环”,即冷却液只是经过水泵22在发动机机体23内循环,目的是使发动机尽快地达到正常工作温度。随着发动机的温度,冷却液温度升到了调温器的开启温度,冷却循环开始了“正常循环”。这时候的进行“冷车循环”的冷却液需要经过车前端的散热水箱24。由于发动机本体循环系统中的冷却液仅仅对发动机本体因活塞做功产生的热量进行冷却,不要对机油冷却器进行热交换,因此也不需要采用扬程很大的水泵,可以选取扬程较小的水泵,降低水泵采购成本,同时可以减少水泵轴攻产生的消耗,有助于降低发动机的机油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57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