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轮曲线旋缸转子发动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03766.9 | 申请日: | 2012-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8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 发明(设计)人: | 周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觉明 |
| 主分类号: | F02B57/00 | 分类号: | F02B57/00;F02B75/32;F02B75/18;F02F1/22;F02F1/24;F02F3/00;F02F11/00;F01L7/06;F02M61/14;F02P15/00;F01P9/04;F01M9/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635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转轮 曲线 转子 发动机 | ||
1.一种转轮曲线旋缸转子发动机,由转轮套体(2)、旋缸转子(3)、燃料供应系统(53)、启动机(78)与发电机(79)组成;旋缸转子(3)悬浮在转轮套体(2)内部相对旋转运动,该旋缸转子(3)由旋缸体(4)、活塞组件(11)、上转轴(5)与传动转轴(12)组成;旋缸体(4)的形状为圆柱体(4-1),该旋缸体(4)由气缸套座(8)、气缸盖(9)与气缸垫(10)组成;该气缸套座(8)的底部(8-2)固定有传动转轴(12),该气缸套座(8)的开口顶部(8-1)固定有气缸盖(9),该气缸套座(8)与气缸盖(9)之间有气缸垫(10)并通过气缸垫(10)进行密封固定连接;气缸盖(9)中心顶部(9-1)连接有上转轴(5),该上转轴(5)与传动转轴(12)分别串接在旋缸体(4)的两端并与旋缸体(4)一起在同一轴心线上同心旋转,该气缸盖(9)的顶部(9-1)固定有转轮阀盘(6),该转轮阀盘(6)内有一条进排气道(14),该进排气道(14)通过气缸盖(9)与气缸套座(8)内的气缸室(15)相通,该进排气道(14)的内端口(14-2)在气缸盖(9)内侧;在气缸套座(8)的中下壁体(7)上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长方形的滑动槽口(16),该滑动槽口(16)穿透气缸套座(8)的座体(17),滑动槽口(16)在气缸套座(8)的座体(17)上垂直分布;活塞组件(11)由活塞(18)、活塞密封件(13)、活塞连杆(21)、滑动臂(22)、滑动件(23)和连杆垂直滑动套(24)组成;活塞(18)的下部固定有活塞连杆(21),该活塞连杆(21)的侧面(21-1)固定有滑动臂(22),滑动件(23)固定或套在滑动臂(22)的顶杆(22-1)上;活塞(18)在气缸室(15)滑动,并通过活塞密封件(13)进行气密封;滑动臂(22)穿在气缸套座(8)上的滑动槽口(16)中,该滑动臂(22)的左侧臂面(19)与右侧臂面(20)分别与滑动槽口(16)的滑动侧壁面(16-1)接触垂直滑动,该滑动臂(22)或杆顶(22-1)上的滑动件(23)伸出滑动槽口(16);连杆垂直滑动套(24)外部与气缸套座(8)内部壁面固定,活塞连杆(21)在连杆垂直滑动套(24)的套内部随着活塞(18)往复运动上下垂直滑动;旋缸转子(3)的外部有一转轮套体(2);该转轮套体(2)由转轮体(25)、配气轮盘套盖(27)、下转轮端盖(28)与密封圈(81)组成;该转轮体(25)的上端(25-3)固定有配气轮盘套盖(27),下端(25-2)固定有下转轮端盖(28),配气轮盘套盖(27)的中空部(27-1)有轴承密封件(29);上转轴(5)套在轴承密封件(29)内自由转动,上转轴(5)穿过配气轮盘套盖(27)或在配气轮盘套盖(27)内部;下转轮端盖(28)中心部(28-1)有轴承密封件(29),传动转轴(12)套在下转轮端盖(28)的轴承密封件(29)内自由转动,传动转轴(12)轴头(12-1)从转轮套体(2)的下转轮端盖(28)中伸出;配气轮盘套盖(27)的转轮阀套(31)套在转轮阀盘(6)的外侧,组成一个旋转配气阀(32),该旋转配气阀(32)转轮阀套(31)的进气口(33)与进气管(26)连接,排气口(34)与排气管(30)连接;转轮阀套(31)的内滑套面(35)开有弧形进气沟(36)与弧形排气沟(37),弧形进气沟(36)与弧形排气沟(37)以配气轮盘套盖(27)的旋转圆心同心弧形分布,进气口(33)与弧形进气沟(36)相通,排气口(34)与弧形排气沟(37)相通,旋转配气阀(32)的转轮阀盘(6)的滑动密封面(6-1)与转轮阀套(31)的内滑套面(35)密封接触并能滑动旋转,内滑套面(35)的弧形进气沟(36)与弧形排气沟(37)的两侧有密封槽(38),密封槽(38)中有密封圈(39)与滑动密封面(6-1)形成滑动气密封,弧形进气沟(36)与弧形排气沟(37)在滑动密封面(6-1)的作用下形成独立互不相通的腔体,滑动密封面(6-1)上的外气口(14-1)与内滑套面(35)滑动密封,转轮阀盘(6)旋转,外气口(14-1)进入弧形进气沟(36)中,进排气道(14)与弧形进气沟(36)相通;混合气体(40)通过进排气道(14)进入气缸室(15)内部,活塞(18)进入进气过程,外气口(14-1)滑过弧形进气沟(36)与内滑套面(35)接触密封,活塞(18)进入压缩过程;气缸室(15)内混合气体(40)被压缩点燃膨胀进入作功过程,压缩、作功两个过程中,外气口(14-1)与内滑动套面(35)密封滑动接触;外气口(14-1)从密封套面(35)滑进弧形排气沟(37),气缸室(15)中废气(40-3)通过进排气道(14)及外气口(14-1)进入弧形排气沟(37)并通过排气管(32)排出,排气过程结束;外气口(14)离开弧形排气沟(37)与内滑套面(35)短暂接触密封后进入弧形进气沟(36),活塞(18)又进入进气冲程;转轮体(25)的内壁(25-1)上有一条或一条以上曲线环形轨槽(42),旋缸转子(3)转动,滑动臂(22)上的滑动件(23)在曲线环形轨槽(42)中做曲线环形滑 动旋转,同时滑动件(23)带动滑动臂(22)在滑动槽口(16)中上下往复运动及推动活塞(18)往复运动,同一活塞连杆(21)上的多个滑动臂(22)上的滑动件(23)在多条交叉分布的曲线环形轨槽(42)中滑动,多条曲线环形轨槽(42)在转轮体(25)的内壁(25-1)分布的曲线起伏度相同;滑动件(23)在有交叉槽口(43)的曲线环形轨槽(42)中滑动,滑动件(23)的长度大于宽度,便于滑过交叉槽口(43),同一活塞连杆(21)上的一条滑动臂(22)的滑动件(23)只能在一条曲线环形轨槽(42)中滑动,同一活塞连杆(21)多个滑动臂(22)往复运动的速度相同,并与活塞(18)同时直线往复运动;曲线环形轨槽(42)由进气曲槽(44)、压缩曲槽(45)、作功曲槽(52)与排气曲槽(46)相互头尾连接组成,滑动件(23)在曲线环形轨槽(42)的进气曲槽(44)中滑动,该滑动件(23)从进气曲槽(44)与排气曲槽(46)的排气上交汇点(48)开始向下移动,滑动臂(22)在滑动槽口(16)内定向滑动,滑动臂(22)带动活塞连杆(21)在连杆垂直滑动套(24)内垂直滑动,活塞连杆(21)上部的活塞(18)向下运动,活塞(18)在气缸室(15)内由排气上止点(62)向作功下止点(64)运动,与气缸室(15)相通的进排气道(14)外气口(14-1)滑入弧形进气沟(36),活塞(18)下行,在活塞(18)作用下混合气体(40)进入气缸室(15)内,进入进气冲程,该滑动件(23)下行到进气曲槽(44)与压缩曲槽(45)的进气下交汇点(49)后,进入压缩曲槽(45)滑行,活塞(18)下行到进气下止点(60)后向压缩上止点(61)运动,外气口(14-1)离开弧形进气沟(36)被关闭后活塞(18)进入压缩冲程;该滑动件(23)滑过压缩曲槽(45)与作功曲槽(52)的压缩上交汇点(57)后滑入作功曲槽(52)活塞(18)到达压缩上止点(61)后进入膨胀作功冲程,该滑动件(23)滑过作功曲槽(52)与排气曲槽(46)的作功下交汇点(50)后滑入排气曲槽(46),活塞(18)到达作功下止点(64)后上行进入排气过程;外气(14-1)滑入弧形排气沟(37),气缸室(15)内废气(40-3)在活塞(18)的推动下,通过外气口(14-1)、弧形排气沟(37)及排气管(30)排出,滑动件(23)从排气曲槽(44)滑过回到进气曲槽(44),外气口(14-1)滑出弧形排气沟(37),旋缸转子(3)旋转一圈,活塞(18)往复运动两次作功一次,连续完成进气、压缩、作功与排气四个冲程;活塞(18)在工作过程中,进气过程、压缩过程与排气过程都是为作功过程准备的,进气曲槽(44)、作功曲槽(52)、压缩曲槽(45)与排气曲槽(46)在转轮体(25)内壁(25-1)头尾连接,曲线起伏度根据各冲程的工作需要调节分布,在压缩过程中,混合气体(40)体积缩小对活塞(18)反压力增大对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压缩曲槽(45)在转轮体(25)的内壁(25-1)由进气下交汇点(49)到压缩上交汇点(47)的分布角度由大变小,滑动件(23)在压缩曲槽(45)内滑动克服活塞(18)的工作压力,随着压缩曲槽(45)分布角度变小,滑动件(23)推动活塞(18)向上运动的速度由快变慢,滑动件(23)将来自活塞(18)的不断变大的反压力通过在起伏角度不断变小压缩曲槽(45)中滑动,滑动件(23)将来自活塞(18)的压力通过滑动变为滑动时的阻力,活塞(18)压缩力学变化由小变大有规律,调节压缩曲槽(45)的起伏角度来适应这种规律,滑动件(23)克服恒定阻力滑动,旋缸转子(3)克服恒定阻力旋转;膨胀作功冲程,活塞(18)来自膨胀气体(40-2)高压力作用下行,滑动件(23)在作功曲槽(52)中由压缩上交汇点(47)下滑,根据膨胀气体(40-2)的特性,活塞(18)下行的压力由大变小,作功曲槽(52)的起伏角度由小变大来适应这种变化,滑动件(23)受活塞(18)压力在作功曲槽(52)中滑动及带动滑动臂(22)在滑动槽口(16)中下行滑动,活塞(18)从压缩上止点(61)向下运动到作功下止点(64)整个作功过程下行的速度由慢变快,滑动件(23)在活塞(18)压力作用下,在作功曲槽(52)内由压缩上交汇点(47)到作功下交汇点(50)下滑,滑动产生的牵引力带动旋缸转子(3)旋转工作,在作功冲程中根据活塞(18)工作的压力由大变小,作功曲槽(52)的起伏下行坡度由小逐步变大,通过膨胀作功冲程活塞(18)压力变化的规律调节作功曲槽(52)的下行坡度,将活塞(18)的工作压力变为对滑动件(23)的恒定牵引力,旋缸转子(3)在这种恒定牵引力作用下恒扭矩旋转工作;活塞(18)进气冲程中,滑动件(23)在进气曲槽(44)中克服进气过程产生的进气阻力拉动活塞(18)下行工作,活塞(18)在排气过程中,滑动件(23)在排气曲槽(46)中克服排气过程产生的阻力推动活塞(18)上行工 作,滑动件(23)受到的牵引力大于压缩、进气、排气冲程所受到的阻力,压缩冲程受到的阻力要大于进气或排气冲程受到的阻力,通过调节作功曲槽(52)、压缩曲槽(45)、进气曲槽(44)、排气曲槽(46)在转轮体(25)内壁(25-1)分布的环形圆周的弧形角度来适应牵引力与阻力的变化,作功曲槽(52)分布的弧形度(41-1)大于压缩曲槽(45)的弧形角度(41-2)、进气曲槽(44)的弧形角度(41-3)及排气曲槽(46)的弧形角度(41)的弧形度数之和,作功曲槽(52)的弧形角度(41-1)、压缩曲槽(45)的弧形角度(41-2)、进气曲槽(44)的弧形角度(41-3)及排气曲槽(46)的弧形角度(41)的弧形角度之和为360°;旋缸转子(3)在转轮套体(2)内动平衡旋转运动,旋缸转子(3)利用自身惯性力连续工作活塞完成排气、进气、压缩三个冲程,实现连续旋转工作;曲线环形轨槽(42)进气曲槽(44)的分布从上交汇点(47)向下交汇点(48)顺时针方向分布,滑动件(23)在进气曲槽(44)顺时针曲线滑动,旋缸转子(3)顺时针方向旋转,反之逆时针方向旋转;曲线环形轨槽(42)上的压缩上交汇点(47)与排气上交汇点(48)的弧形垂直高度相等或不等,活塞(18)运动的压缩上止点(61)与排气上止点(62)到气缸室(15)顶部的距离相等或不等,排气上止点(62)到气缸室(15)顶部的距离为零,气缸室(15)内的废气(40-3)被排干净;曲线环形轨槽(42)上的进气下交汇点(49)与作功下交汇点(50)的弧形垂直高度相等或不等,活塞(18)运动的进气上止点(63)与作功上止点(64)到气缸室(15)顶部的距离相等或不等,进气过程与膨胀作功过程气缸室(15)的体积相等或不等;进气管(26)与空气滤清器(55)连接,燃料供应系统(53)的喷油器(59)在进气管(26)或弧形进气沟(36)内部,空气从空气滤清器(55)进入进气管(26)与喷油器(59)喷出的燃油混合进入气缸室(15)内部;在缸盖(9)上固定有分电点火器(58),该分电点火器(58)由火花塞(54)、旋转分电开关(60)及点火控制系统(56)组成,旋转分电开关(60)的分电套(60-1)与转轮套体(2)固定,点火控制系统(56)与分电套(60-1)连接控制,旋转分电开关(60)的导电接触器(57)与旋缸转子(3)固定,导电接触器(57)一端与火花塞(54)联通,另一端固定有导电触头(65),该导电触头(65)与分电套(60-1)旋转滑动接触导电;发动机(1)的工作过程需要散热,利用风冷转轮套体(2)的开口外部固定有散热罩(67),散热风扇(68)的风叶(68-1)在散热罩(67)内部,套在旋缸转子(3)外壁(3-1)上随着旋缸转子(3)旋转散热,为了增加散热效果旋缸转子(3)的外壁(3-1)还固定有散热片(69);利用水冷却散热工作的转轮套体(2)内部有一冷却套室(66),该冷却套室(66)分别连通有与散热器(70)相通的进水管(71)及出水管(72),该冷却套室(66)与旋缸转子(3)外壁(3-1)密封滑动,该冷却套室(66)的两侧密封件(73)与旋缸转子(30)接触密封,该旋缸转子(3)外壁(3-1)套有叶轮(76),该叶轮(76)在冷却套室(66)内与旋缸转子(3)同时旋转,冷却水(75)从进水管(71)吸入冷却套室(66)从排水管(72)排出;上转轴(5)连接固定有冷却风扇(74),该冷却风扇(74)旋转时对散热器(70)进行风冷却;传动转轴(12)或旋缸转子(3)的外部连接有正时辅助传动件(77),启动器(78)与发电机(79)通过与辅助传动件(77)接触工作,正时辅助传动件(77)控制旋缸转子(3)在反定向旋转时停止转动;旋缸转子(3)内部或与转轮套体(2)之间有润滑油(80),润滑油(80)通过离心旋转飞溅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觉明,未经周觉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376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灯具
- 下一篇:一种水产养殖用弧形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