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流变液控行星传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92074.9 | 申请日: | 2012-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7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 发明(设计)人: | 范元勋;陈崇斌;李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H47/00 | 分类号: | F16H4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变 行星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级变速器领域,特别是一种磁流变液控行星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动力机械在启动时一般需要专用的软启动装置,以避免启动过程中载荷和所需功率过大,实现平稳启动,但现有的软启动装置都存在各自的缺陷。
摩擦式离合器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可靠、接合平稳等优点,易于实现软启动,但具有摩擦片易磨损,不能长时间滑差运行,易发热,响应速度慢等缺点,一般应用于低速的工作条件下。
电气软启动装置目前一般运用软启动器,软启动器可实现电机的平滑启动,但是它不能用在一开始就需要大转矩的传动系统中。
液压传动装置虽然都具有传动效率高、性能可靠、易控制、能实现无级变速等优点,但是缺点是液压系统结构庞大,造价昂贵,维修困难。
液力传动装置可以实现带载启动,实现大范围的变矩调速,但其存在液体分子相互撞击造成巨大的能量损失、变矩系数设定后不能改变等缺点。
目前不管是机械式还是电气式软启动装置,一般只是在启动过程中对转矩进行调节,以实现装置平稳启动,而在传动过程中,当负载变动时,无法对转矩和转速进行实时调节以适应载荷的变化。
目前较为先进的是磁流变软启动装置;中国专利CN101029664A公布了一种磁流变软启动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散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但传递转矩较低,中国专利CN1295453C公布了磁流变无级变速器,该装置采用V形工作间隙,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无级变速,但装置所能传递的转矩不大。中国专利CN2575371Y公布了一种双圆锥盘式磁流变传动装置,该装置动态品质较好但所能传递的转矩也不是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平稳启动,传递转矩较大,能够实现无级变速、变矩,使用寿命较长的磁流变液控行星传动装置。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磁流变液控行星传动装置,包括磁流变传动装置和差动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其中,左机壳,右机壳,固定机架组成整个装置的壳体,主动轴通过键与内摩擦片相连内摩擦片之间的距离通过内保持架确定并由其进行轴向定位,外摩擦片之间的距离通 外保持架确定并由其进行轴向定位,从动轴与绝磁环通过螺栓连接,它们构成整个磁流变液控制装置的空腔,绝磁环通过螺栓固定在从动轴上,内外摩擦片之间即磁流变控制装置的空腔充满磁流变液,线圈绕在左机壳内,线圈引线经导管引出,磁流变液通过毡圈密封,从动轴与第一级行星差动轮系的内齿圈通过螺栓相连接,主动轴同时也是第一级差动行星轮系的太阳轮,内齿圈,行星轮,行星架,主动轴构成了第一级行星差动轮系,从而实现差动输入,第一级差动行星轮系的行星架通过键与连接轴相连;行星架、连接轴,行星轮和齿圈构成了第二级行星轮系,齿圈通过螺栓固定在机壳上,行星架通过轴承支撑在右机壳上,行星架的右半边与输出轴做成一个整体并由轴承支撑在右机壳上,动力由主动轴输入,经由输出轴输出。
所述的磁流变液控行星传动机构,其动力的传输经过两个途径,一路由电机直接带动主动轴转动,即第一级行星差动轮系的太阳轮转动,另一路通过主动轴经由磁流变液带动控制装置上的从动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级行星轮系的齿圈转动,从而实现差动输入,通过改变励磁线圈的电流,从而改变磁流变液的粘度来实现对负载转速,转矩的控制。
所述的行星传动机构采用差动行星齿轮串联的方式,第一级行星轮系的齿圈与太阳轮作为差动输入,第一级行星轮系的行星轮系的行星架与第二级行星轮系的太阳轮通过键相连,第二级行星轮系的行星架连接输出轴以实现动力的传递。
所述的内摩擦片与主动轴通过花键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
本发明引入复合差动行星传动装置,将磁流变控制装置与行星传动装置有机结合,既克服了磁流变控制装置只能传递较小转矩的缺点,又克服了行星齿轮传动装置不能吸收冲击,振动和不能实现无极调速的缺点,实现小转矩对大转矩的控制,使得本发明既能实现无级调速和软启动,又能传递较大的扭矩和吸收来自原动机和负载的冲击和振动,并使装置能够一直稳定高效地运转。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磁流变液控行星传动装置原理图。
图2是磁流变液控行星传动装置结构图。
图3是磁流变液控行星传动装置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20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