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黄磷炉高温炉渣热能回收及制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9743.0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0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邹岳明;邹玉杰;钟柒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岳明;邹玉杰 |
主分类号: | C04B5/00 | 分类号: | C04B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蒋全强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郑陆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磷 高温 炉渣 热能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温热能回收利用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黄磷炉高温炉渣热能回收及制砖系统。
背景技术
黄磷的生产原理是将磷矿石和还原剂在电炉的高温下起还原反应,从而将五氧化二磷中的磷还原成单质磷,同时产生出大量的尾气,尾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要占80-90%,目前的尾气基本被放空燃烧掉。
黄磷生产是高耗能行业,每生产1吨黄磷至少要消耗1.4万千瓦时电和1.6吨碳,中国现有的年产能为80万吨。黄磷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高温炉渣。同样,炼钢、炼铝、炼铜等行业,也存在大量高温炉渣。
因此,如何回收利用高温炉渣的热能,以降低黄磷等资源生产和冶金行业等的耗能,以相应大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此外,黄磷矿渣是黄磷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渣。其主要组成为CasiO3。磷渣是由磷灰石、石英、焦碳在电弧炉中,以1600℃左右的高温熔炼,发生反应而排出的废渣;磷渣在空气中徐徐冷却,结晶状的块状物,该块状物整体硬度接近花岗岩。如何将磷渣变废为宝,是本领域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结构简单、能对高温炉渣进行热能回收利用且将黄磷炉高温炉渣制成建筑用砖的黄磷炉高温炉渣热能回收及制砖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黄磷炉高温炉渣热能回收及制砖系统包括:筒体,筒体的进料口与黄磷炉的炉渣出料口相邻设置,该筒体内设有贯穿筒体的进、出料口的履带式传输带,邻近所述进、出料口处分别设有与所述传输带同步传动配合的同步传动轮;所述传输带上分布有通孔;所述筒体的底部分布有多个送气口,筒体顶部的多个开口上设有依次串联的适于对水加热的空气换热器,该空气换热器顶部的排气口通过循环送气管与所述送气口相连,以在筒体内形成作用于空气换热器上的循环上升热气流;邻近所述筒体的出料口后端设有用于将凝固成块的黄磷炉炉渣切割成砖的切割装置。
进一步,所述筒体的进料口设有刮板,以限制在所述传输带上凝固的炉渣的厚度。
进一步,在所述筒体内、邻近所述进料口且于所述传输带的上段下方设有由一对同步轮驱动的第二传送带,该第二传送带上分布有多个向外延伸的戳孔柱;邻近第二传送带的上段中央部的下端面设有导向辊,该导向辊的位置适于使第二传送带的上段中央部的各戳孔柱适于穿过所述传输带上的通孔并穿出所述传输带上的流体状炉渣层的顶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黄磷炉高温炉渣热能回收及制砖系统,其包括:筒体,筒体的进料口与黄磷炉的炉渣出料口相邻设置,该筒体内设有贯穿筒体的进、出料口的履带式传输带,邻近所述进、出料口处分别设有与所述传输带同步传动配合的同步传动轮;所述筒体的底部分布有多个送气口,筒体顶部的多个开口上设有依次串联的适于对水加热的空气换热器,该空气换热器顶部的排气口通过循环送气管与所述送气口相连,以在筒体内形成作用于空气换热器上的循环上升热气流;所述传输带的顶面分布有矩形槽,该矩形槽的大小与所需砖块的尺寸一致;所述矩形槽的底面分布有通孔。
作为优化的方案,在所述筒体内,送气口上连接有延伸至邻近所述传输带上段的下端面的高压送气管;所述循环送气管上设有高压送气风机。
作为优化的方案,所述矩形槽均匀分布在所述传输带上,所述矩形槽中的通孔与所述高压送气管的出气口一一上下相对设置,以利于高压气流在该矩形槽内的炉渣层上吹出均匀的通孔。
作为优化的方案,所述筒体的两端设有挡风板,避免热风外溢。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黄磷炉高温炉渣热能回收及制砖系统,一方面有效利用了黄磷炉渣的余热,能大幅降耗能,节约能源并相应减少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另一方面,利用了黄磷炉炉渣凝固后硬度和稳定性较好的特点,将黄磷炉炉渣直接凝固为砖块,或将炉渣直接凝固为板,然后将板切割成砖块,实现了变废为宝的目的,避免了固体垃圾的测试,其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黄磷炉高温炉渣热能回收及制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筒体、传输带机构和空气换热器等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传输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戳孔柱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图1中的传输带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筒体、传输带机构和空气换热器等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岳明;邹玉杰,未经邹岳明;邹玉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97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曝气嘴
- 下一篇:一种摆臂可拆式玻璃组合式落板及摆动辊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