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进气歧管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4253.1 | 申请日: | 2012-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79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华;林文;孙建军;刘胜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3/02 | 分类号: | B60K13/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张红卫;左燕生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歧管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涉及一种车辆发动机构件,具体地说是一种进气歧管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及全球能源的贫乏,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发动机作为影响汽车重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设计制造轻量化要求的发动机成为降低汽车重量的重要手段,现在采用的主要解决措施是通过采用铸铝缸体、缸盖及塑料进气歧管等方法,其中塑料进气歧管由于为薄壁件,存在着震动大、强度低的缺点,且安装布置困难。
总体来说,现有的发动机进气歧管支架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质量重、装配困难、缓冲性能差、容易折断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进气歧管支架,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成本低、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缓冲性好的特点,提高使用寿命,节约成本,且性能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进气歧管支架,其主体为两端带有钝角形折弯的板状,即主体板形如右中括号“〕”状,所述主体板的〕形的上部由进气歧管稳压腔上的支架螺栓安装搭子支撑;所述主体板的〕形的下部折弯固定于发动机悬置上;主体板的中部与发动机的出水总管相联接。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固定强度高,安装布置灵活的特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所述主体板的〕形的上部折弯的右侧壁带有缓冲胶垫。(缓冲胶垫的作用是在进气歧管与支架之间起到过渡作用,降低震动冲击。由于缓冲胶垫的存在,可使进气歧管免于与支架直接接触,当发动机受到剧烈震动的时候缓冲效果显著,解决了进气歧管与进气歧管支架连接处因震动易破损的问题,提高了进气歧管工作的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主体板的〕形的上部折弯的左侧壁上、与缓冲胶垫相应处带有金属骨架。(金属骨架的作用是分担螺纹联接时的力矩,可降低进气歧管与支架联接时会因拧紧力矩过大造成的缓冲胶垫破裂的风险,延长零件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化,所述主体板的中部带有沿板厚方向通透的螺孔,发动机的出水总管于螺孔处经螺纹件与所述主体板相联接。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主体板的右侧壁上、与螺孔的相接处固定有方形螺母,所述方形螺母的螺纹孔与螺孔同轴线分布。(这样可以在无需另设固定构件的基础上,保证出水总管稳固牢靠地与支架相联接。)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种优化,所述主体板远离出水总管一侧的边缘处还带有与主体板相垂直的加强翻边,所述加强翻边的上边缘与上部折弯端联接于一体。(加强翻边结构提高了进气歧管支架本身的刚度,对于降低进气歧管的震动带来显著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成本低、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缓冲性好的特点,使用寿命提高,节约成本,且性能可靠。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涡轮式增压缸内的直喷汽油发动机,作为进气歧管的固定支架。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与图2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与右视图;
图3与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出水总管7联接关系的不同角度的示意图;
图5与图6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进气歧管6联接关系的不同角度的示意图。
图中:1—进气歧管支架,2—缓冲胶垫,3—金属骨架,4—加强翻边结构,5—方形螺母,6—进气歧管,7—出水总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1与图2所示为一种进气歧管支架1,其主体为两端带有钝角形折弯的板状,即主体板形如右中括号“〕”状。
主体板的〕形的下部折弯固定于发动机悬置上。
主体板的〕形的上部折弯的右侧壁带有缓冲胶垫2,上部折弯的左侧壁上、与缓冲胶垫2相应处带有金属骨架3,缓冲胶垫2、金属骨架3的中心处均带有安装孔。如图5与图6所示,本实施例在使用时,主体板的〕形的上部由进气歧管6的稳压腔上的支架螺栓安装搭子支撑,并于缓冲胶垫2、金属骨架3的安装孔处经紧固件相联接。
主体板的中部带有沿板厚方向通透的螺孔,主体板的右侧壁上、与螺孔的相接处焊接固定有方形螺母5,方形螺母5的螺纹孔与螺孔同轴线分布。发动机的出水总管7于螺孔处经螺纹件与主体板相联接,如图3—图6中所示。
主体板远离出水总管7一侧的边缘处,还带有与主体板相垂直的加强翻边结构4,该加强翻边结构4的上边缘与上部折弯端联接于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42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回转窑沉灰室挡火墙
- 下一篇:生物质破碎转筒型干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