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结构的电动汽车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2907.9 | 申请日: | 201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13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5/32 | 分类号: | B60L15/32;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2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结构 电动汽车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结构的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特别涉及适合控制电路模块化的双轮毂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的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是指从车载电源上获得电力,以电动机驱动,满足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对汽车的各项要求,并获许在正规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其中具有高密度、较大的启动扭矩的车辆牵引电机是电动汽车的心脏;另一方面,高效率和较宽调速范围的动力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研制的关键技术。然而,传统的电动车大都采用分立的电子部件和电器部件组成整车控制体系,所有的电子和电器控制部件基本上是按照功能分类,所有的输入和输出接线关系都是单一固定的,大都分散地安装在电动汽车的不同位置,接线众多且接线复杂,严重影响电动汽车的日常维护和维修管理,其普适性较差,应用十分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电动汽车控制系统,可将处于不同位置的电器件集成,简化接线方式,并利于维修。
技术方案
据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模块化结构的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的实施方案,方案如下:
一种模块化结构的电动汽车控制系统,其电控系统共由六大模块组成,分别是中央控制模块、电子差速控制模块、数字组合控制仪表模块、左电机控制模块、右电机控制模块和DC/DC变换模块,其模块间及模块与外设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所述的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入信号是来自翘板组合开关,其输出五路继电器控制信号分别是:雨刮电机控制信号、电喇叭控制信号、倒车喇叭控制信号、前灯光总成控制信号和后灯光总成控制信号;
所述的中央控制模块直接与数字组合控制仪表模块相连并通过总线通信,与数字组合控制仪表模块相连的还有三路信号:一路来自安装在方向机转向轴上的转向传感器信号,一路来自加速踏板的加速/减速信号,一路来自刹车踏板的刹车信号;数字组合控制仪表模块与电子差速控制模块(2)交换输入/输出握手信号,所述的电子差速控制模块的输出分别控制左电机控制模块和右电机控制模块,其左电机控制模块驱动左轮毂电机,,并获取左轮毂电机的位置霍尔信号,其右电机控制模块驱动右轮毂电机,并获取右轮毂电机(6)的位置霍尔信号;
系统的供电连接是,所述的动力电池组的输出分成三路,分别至DC/DC变换模块、左电机控制模块、右电机控制模块,DC/DC变换模块直接将动力电池组(7)的输入电压转换成DC12V电压输出,分成三路提供给中央控制模块、电子差速控制模块和数字组合控制仪表模块。
优选的,所述的中央控制模块和DC/DC变换模块分别安装在电动汽车的前部位置,所述的数字组合控制仪表模块安装在驾驶室内的仪表台上,所述的电子差速控制模块、左电机控制模块、右电机控制模块三者集中在一个控制盒内。
优选的,该控制盒可安装在电动汽车的后部并且靠近左右轮毂电机的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的电子差速控制模块内部有两个继电器组,分别控制前灯光总成和控制后灯光总成。
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模块化结构控制的电动汽车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所述的电动汽车模块化结构控制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电动车大都采用分立的电子部件和电器部件布局的现状,通过中央控制模块、电子差速控制模块、数字组合控制仪表模块、左电机控制模块、右电机控制模块和DC/DC变换模块,极大地集成了电控部件的功能,彻底简化了电动车的接线方式和控制模式。
2、所述的模块化结构控制的电动汽车,由于采用了模块化结构,便于装配和卸下,具有普适性好,更换性强、维护性好的特点,特别是可广泛适用不同的电动车型。
3、所述的模块化结构控制的电动汽车,具有系统紧凑,走线集中度高的特点,接线十分简单,维护特别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模块化结构控制的电动汽车电原理框图。
标号说明:
1 中央控制模块
2 电子差速控制模块
3 左电机控制模块
4 右电机控制模块
5 左轮毂电机
6 右轮毂电机
7 动力电池组
8 DC/DC变换模块
9 翘板组合开关
10 雨刮电机
11 电喇叭
12 倒车喇叭
13 前灯光总成
14 后灯光总成
15 转向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29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电线路杆塔上防鸟装置
- 下一篇:组合式全天候物理方法捕捉害虫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