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片湿式离合器电动操纵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09216.0 | 申请日: | 201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8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孔国玲;陈雪平;吴海康;钟再敏;陈伟;敬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D28/00 | 分类号: | F16D28/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片湿式 离合器 电动 操纵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合器操纵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片湿式离合器电动操纵机构。
背景技术
多片湿式离合器具有传递大扭矩、吸振、工作稳定、寿命长、易标准化系列化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商用车及中高档乘用车。现存的湿式离合器的操纵机构都是手动或液压的。手动操纵机构无法实现离合器操纵的自动化,液压离合器操纵机构则会出现以下问题:温度的变化使离合器的执行机构中液压油的粘度发生变化,因而使离合器回油管路压力损失发生变化。温度降低,阀出口压力增大,回油量减小,离合器的接合速度较慢,导致在汽车刚开始起步时加速度较小。而且温度降低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液压油的流动性能大大降低。另外由于受到温度的影响,该系统在北方寒冷地带的使用有一定的限制。其次,液压元件对加工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加工工艺复杂,对油品质、密封性和抗污染等性能要求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多片湿式离合器电动操纵机构,该电动操纵机构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对环境的适应强,工艺简单,成本低,能耗小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片湿式离合器电动操纵机构,包括壳体、电动机、支承轴、减速组件、操纵动作组件、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所述的电动机设在壳体的外侧,所述的支承轴、减速组件、操纵动作组件、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均设在壳体内,所述的支承轴的两端固定在壳体上,所述的减速组件连接电动机和操纵动作组件,所述的内摩擦片、外摩擦片和操纵动作组件位于减速组件的同一侧,电动机通过减速组件驱动操 纵动作组件,使操纵动作组件水平移动从而推动外摩擦片与内摩擦片接触连接。
所述的减速组件包括一级减速主动齿轮、一级减速从动齿轮、二级减速主动齿轮和二级减速从动齿轮,所述的一级减速主动齿轮的转轴穿过设在壳体上的轴承连接电动机,所述的一级减速从动齿轮与一级减速主动齿轮啮合,一级减速从动齿轮与二级减速主动齿轮同轴连接,通过轴承固定在壳体上,所述的二级减速从动齿轮通过轴承固定在支承轴上,并与二级减速主动齿轮啮合。
所述的操纵动作组件包括复位弹簧和可随二级减速从动齿轮的转动而进行水平移动的压盘,所述的压盘连接二级减速从动齿轮,所述的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压盘和壳体上。
所述的压盘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三个球形凹坑,所述的二级减速从动齿轮的轮毂上设有与球形凹坑匹配的三段凹槽,该凹槽的深度沿圆周方向渐变,每对相互配合的凹槽和球形凹坑中均设有一个用于传动的钢球,随着二级减速从动齿轮的转动,钢球接触的凹槽的深度也随之改变,从而使压盘产生水平方向的位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动机控制离合器内外摩擦片的接触和分离,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对环境的适应强,工艺简单,成本低,能耗小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二级减速从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压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多片湿式离合器电动操纵机构,包括壳体1、电动机8、支承轴5、减速组件、操纵动作组件、内摩擦片16和外摩擦片15。电动机8设在壳体1的外侧,支承轴5、减速组件、操纵动作组件、内摩擦片16和外摩擦片15均设在壳体1内,支承轴5的两端固定在壳体1上。
减速组件由一级减速主动齿轮11、一级减速从动齿轮14、二级减速主动齿轮 7和二级减速从动齿轮2组成,其中,一级减速主动齿轮11的转轴穿过设在壳体1上的轴承12连接电动机8,一级减速从动齿轮14与一级减速主动齿轮11啮合,并与二级减速主动齿轮7同轴连接,其转轴通过轴承9和轴承10固定在壳体1上,二级减速从动齿轮2与二级减速主动齿轮7啮合,并通过轴承3固定在支承轴5上。
操纵动作组件包括复位弹簧17、压盘4和钢球6。其中压盘4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三个球形凹坑22、23、24,二级减速从动齿轮2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其轮毂上设有与球形凹坑22、23、24匹配的三段凹槽19、20、21,每条凹槽的深度沿圆周方向渐变。每对相互配合的凹槽和球形凹坑中均设有一个用于传动的钢球6,随着二级减速从动齿轮2的转动,钢球6接触的凹槽的深度也随之改变,使压盘4产生水平方向的位移,进而推动外摩擦片16与内摩擦片15接触,复位时依靠两端分别固定在压盘4和壳体1上的复位弹簧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92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润滑非接触式逆止器
- 下一篇:一种离合器用液压分离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