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舒适驾驶型助力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05268.0 | 申请日: | 201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14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周守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守祥 |
主分类号: | B62K21/22 | 分类号: | B62K21/22;B62K11/00;B62J1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2191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舒适 驾驶 助力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助力车,尤其涉及一种舒适驾驶型助力车。
背景技术
助力车作为一种轻便交通工具和辅助工具,在国内已逐渐取代自行车,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的代步交通工具,具有体积小、骑行灵活的特点,分为三轮和四轮的两种,厂家在设计的时候,并非简单地将原来两轮电动自行车的配置应用在代步车中,而是要单独配置代步车专用的电机和控制器,在功能方面,和两轮的电动自行车不一样,要侧重考虑到使用的舒适和方便性问题,尤其是老年代步车,现有技术中的代步车车把结构与摩托车相似,驾驶时,驾驶员需保持上身直立或略微前倾的身体姿势以满足灵活控制车把的要求,驾驶舒适性差,驾驶者易疲劳,老年人使用较为不便。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的代步车加以改进,提高代步车的驾驶舒适性,不易造成驾驶疲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舒适驾驶型助力车,其车把为可前后伸缩结构,通过对车把的调节,可实现采用不同的身体姿势进行驾驶,驾驶舒适性好,不易造成驾驶疲劳。
本实用新型的舒适驾驶型助力车,包括助力车本体,所述助力车本体的车把为可前后伸缩结构,包括手持部、可伸缩连接部和定位部;所述手持部通过可伸缩连接部连接于助力车本体的导向机构;所述定位部用于对可伸缩连接部进行伸缩定位。
进一步,所述可伸缩连接部为套管结构,包括固定管和插入固定管内与之滑动配合的内管,所述固定管固定连接于助力车本体的导向机构,手持部固定于内管;
进一步,所述固定管的后端设置有轴向豁口,形成可产生弹性变形的缩口结构,所述定位部为箍于固定管缩口处且箍紧力可控的抱箍;
进一步,位于助力车本体上设置有车棚,车棚通过支架固定于所述固定管并且呈5°~30°前仰角,车架由左右对称设置的四个支柱和设置于每前后两支柱之间的拱形梁构成,每个支柱与车棚及助力车本体之间以及拱形梁与相应支柱之间均通过螺栓紧固连接;
进一步,所述助力车本体为电动三轮车,包括车体、蓄电池、电动轮毂、控制器和充电器,所述导向机构为车体的前叉,前叉上安装有前车轮,电动轮毂安装于车体后部两侧,车座设置有靠背、头枕和护栏,蓄电池设置于车座下方并固定安装于车体,位于车体前方并固定安装于前叉设置有载货筐,位于车座后方并固定安装于车体设置有货箱;
进一步,所述车座和可伸缩连接部均设置有5°~30°前仰角;
进一步,所述车座、靠背和头枕的承载面上均设置有柔性垫;
进一步,位于可伸缩连接部前端固定安装有车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舒适驾驶型助力车,其车把为可前后伸缩结构,通过对车把的调节,可正坐或坐卧于车座上进行驾驶,驾驶舒适性好,不易造成驾驶疲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舒适驾驶型助力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助力车本体,所述助力车本体的车把1为可前后伸缩结构,包括手持部11、可伸缩连接部12和定位部13;所述手持部11通过可伸缩连接部12连接于助力车本体的导向机构2;所述定位部13用于对可伸缩连接部12进行伸缩定位,通过对车把1的调节,可实现采用不同的身体姿势进行驾驶,驾驶舒适性好,不易造成驾驶疲劳。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伸缩连接部12为套管结构,包括固定管121和插入固定管121内与之滑动配合的内管122,所述固定管121固定连接于助力车本体的导向机构2,手持部11固定于内管122,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容易定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管121的后端设置有轴向豁口形成可产生弹性变形的缩口结构,所述定位部13为箍于固定管121缩口处且箍紧力可控的抱箍,包箍上设置有加力柄,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各部件结构简单,包箍为标准件,采购方便。
本实施例中,位于助力车本体上设置有车棚3,车棚3通过支架4固定于所述固定管121并且呈5°~30°前仰角,车架4由左右对称设置的四个支柱41和设置于每前后两支柱之间的拱形梁42构成,每个支柱41与车棚3及助力车本体之间以及拱形梁42与相应支柱之间均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可遮挡强日照或雨水,且行进过程中在车棚3上方形成小范围的负压区,进而通过压差的作用使车体5产生升力,降低车轮所受地面的摩擦阻力,减少动力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守祥,未经周守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52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支座垫石预留螺栓孔的定位架
- 下一篇:分段式环行钻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