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离合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99171.1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29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J·阿诺尔德;D·霍夫施泰特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25/10 | 分类号: | F16D25/10;F16D25/063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 代理人: | 韩长永 |
地址: | 德国黑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器 装置 | ||
1.双离合器,包括用于交通工具传动系中双离合器变速器且轴向前后相继布置并且被液压地操纵的单离合器,包括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驱动侧的第一单离合器(K1)和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变速器侧的第二单离合器(K2);包括一个能够与驱动器连接的离合器壳体以及两个活塞-缸-单元,其中,离合器壳体具有用于两个单离合器的输入摩擦片的悬挂区域或与所述悬挂区域连接,其中,离合器壳体能够通过第一单离合器(K1)的一个相对于第一单离合器(K1)的摩擦盘组布置在内部的输出摩擦片承载件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相连接并且通过第二单离合器(K2)的一个相对于第二单离合器(K2)的摩擦片组布置在内部的输出摩擦片承载件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相连接,其中,所述单离合器(K1、K2)的活塞-缸-单元径向地布置在所述单离合器的摩擦片组内部并且轴向地与所述单离合器的摩擦片组至少部分重叠地布置,所述单离合器的活塞-缸-单元分别具有一个操纵活塞、一个压力腔和一个离心油腔,并且所述离合器通过定子支承在变速器壳体上,其特征在于,设置第一输送装置和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液压地分隔开的第二输送装置,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用于同时向布置在变速器侧的第二单离合器和第一单离合器的布置在变速器侧的离心油腔供应冷却油,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用于同时向布置在驱动侧的第一单离合器和第二单离合器的布置在驱动侧的离心油腔供应冷却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在定子中设置用于向第一单离合器的压力腔单独供应液压介质的第三输送装置和用于向第二单离合器的压力腔单独供应液压介质的第四输送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用于同时向布置在变速器侧的第二单离合器和第一单离合器的布置在变速器侧的离心油腔供应冷却油的第一输送装置构造在定子中,其中,所述离心油腔的壳体部分和转子中的穿口彼此相对这样地布置,使得离心油腔的壳体部分用作冷却油流的分流器并且冷却油的一部分流入布置在变速器侧的第一单离合器(K1)的冷却油腔并且冷却油的另一部分流向布置在变速器侧的第二单离合器(K2)的摩擦片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壳体具有一个相对于双离合器的主轴线基本径向延伸并且能够与驱动轴连接的携动区域、一个相对于双离合器的主轴线基本轴向延伸的圆柱形区域以及一个相对于双离合器的主轴线基本径向延伸的连接-和支撑区域,其中,所述连接-和支撑区域无相对转动地支撑在一个相对于离合器壳体处于内部的转子上,其中,所述转子可旋转地支撑着在一定子上,该定子无相对转动地并且轴向固定地支撑在变速器壳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变速器输入轴彼此嵌套地布置,其中,被设置用于同时向布置在驱动侧的第一单离合器和第二单离合器的布置在驱动侧的离心油腔供应冷却油的第二输送装置构造在定子与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在定子和转子中设有在任何情况下部分地彼此对准的穿口,所述穿口用于将第二输送装置的构造在定子与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之间的槽与布置在驱动侧的第二单离合器的离心油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布置在变速器侧第二单离合器(K2)的输出摩擦片承载件通过第一轴向轴承支撑在转子上,其中,所述输出摩擦片承载件具有基本上径向定向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形成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构造在定子与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之间的通道与所述布置在驱动侧的第一单离合器的摩擦片组之间的连接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布置在驱动侧的第一单离合器(K1)的输出摩擦片承载件通过第二轴向轴承支撑在布置在变速器侧的第二单离合器(K2)的输出摩擦片承载件上,并且离合器壳体经由所述携动区域通过第三轴向轴承支撑在布置在驱动侧的第一单离合器(K1)的输出摩擦片承载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一布置在第一轴向轴承与布置在变速器侧的第二单离合器(K2)的输出摩擦片承载件之间的冷却油引导板,所述冷却油引导板将来自第二输送装置并且没有向着第二单离合器(K2)的布置在驱动侧的离心油腔的部分冷却油流进一步引导至布置在驱动侧的第一单离合器(K1)的摩擦片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未经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917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木结构建筑柱与柱连接节点结构
- 下一篇:缺口式型钢混凝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