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溶性竹叶黄酮衍生物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94957.4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2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郭辉;高帅;钱俊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D9/06 | 分类号: | A23D9/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王兵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溶性 竹叶 黄酮 衍生物 及其 应用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酮提取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油溶性竹叶黄酮衍生物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竹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酚酸类多功能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明显的抗脂质过氧化、清除羟自由基和调节血脂功能及抗过敏、抗炎、抗菌、抗突变、抗肿瘤、抗溃疡、抗病毒、保护心血管疾病及保肝等生理活性。目前竹叶提取物作为一种有独特天然竹香的天然抗氧化剂已列入国标GB-2760,被卫生部批准作为天然食品抗氧化剂使用。
尽管竹叶黄酮有极好的抗氧化性和良好的生物生理活性,被广泛应用食品、保健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但作为食用油脂的抗氧化剂,至今未能在油脂工业种大规模使用。主要原因是竹叶黄酮属多酚碳苷黄酮,易氧化,对光、热、pH值敏感;溶解性不好,特别是脂溶性较差,很难分散到油脂类产品中,目前在油脂中应用主要是先将竹叶黄酮溶于乙醇,再添加到油脂中,虽然也会起到一定抗氧化作用,但是随着乙醇的蒸发,竹叶黄酮大部分从油脂中沉淀析出,不仅影响食用油的外观,也会影响口感。
我国是个食用油需求大国,目前大部分采用合成抗氧化剂抑制油脂氧化,将竹叶黄酮应用于食用油中,可以减缓脂质过氧化,增强油脂稳定性,避免了合成抗氧化剂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人们通过日常饮食,补充了必要的外源性抗氧化剂,积极主动消除体内多余自由基,避免自由基的毒性作用对机体造成的损伤。食用含竹叶黄酮天然抗氧化剂的油脂,可预防人体多种疾病及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竹叶黄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提取方法处理量大,能耗低、生产成本低、纯化得率高、产品纯度好;所得竹叶黄酮油溶性衍生物可以以一定比例溶于油脂中,并保持油品原有的色、香、味和透明度,同时有抗氧化保鲜功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油溶性竹叶黄酮衍生物,所述竹叶黄酮衍生物按如下方法制备:
(1)提取:将新鲜青竹叶清洗、晾干后制成预处理后的竹叶,加入新鲜青竹叶质量8~10倍的水回流提取3~5h(优选回流提取1~2次,每次提取1~3h),过滤,去除滤渣,获得竹叶水提液,减压浓缩,获得浓缩液,将浓缩液离心,收集上清液;
(2)纯化:向步骤(1)的上清液中加入异丙醇、硫酸铵和氯化钠构成双水相体系,并调节pH值至3~7,混合均匀后在60~80℃条件下进行萃取(优选萃取15~30min),萃取完全后离心,收集上清液,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竹叶黄酮粗品(优选将上清液在真空度为0.08-0.09Mpa,50~60℃条件下减压浓缩,除去溶剂);所述双水相体系中异丙醇质量终浓度为30~33%,硫酸铵质量终浓度为16~18%,氯化钠质量终浓度为0.2~0.6%;
(3)酰化:将步骤(2)制备的竹叶黄酮粗品溶于有机溶剂中,再加入脂肪酸酰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通氮气保护,搅拌,加热至40~100℃反应至反应混合液透明(优选在40~100℃下反应1~10h),停止反应,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获得浓缩物a,所述催化剂为硫酸、磷酸或对甲苯磺酸中的一种,所述脂肪酸酰氯为C6~C26脂肪酸酰氯(优选C14~C24脂肪酸酰氯);所述有机溶剂的体积用量以竹叶黄酮粗品质量计为2~10ml/g,所述竹叶黄酮粗品与脂肪酸酰氯质量比为1:0.5~2,所述竹叶黄酮粗品与催化剂质量比为1:0.01~1;
(4)还原:将步骤(3)获得的浓缩物a与质量浓度10~30%(优选20%)还原剂水溶液混合,在25~80℃下搅拌反应5~ 48h,反应完全后,反应液用萃取剂萃取后,取有机层用水洗涤至中性后,有机相减压浓缩,取浓缩物b,即获得所述竹叶黄酮衍生物;所述还原剂水溶液中还原剂为亚硫酸钠、锌粉、亚硫酸氢钠或硫代硫酸钠中的一种(优选亚硫酸钠);所述竹叶黄酮粗品与还原剂水溶液质量比为1:0.5~5;所述萃取剂为正丁醇、乙酸乙酯、正丙醇、乙酸丙酯、乙酸甲酯、丁酸乙酯或乙酸丁酯中任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混合,优选乙酸乙酯。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将竹叶水提液在0.08~0.1MPa条件下减压浓缩,将竹叶水提液体积浓缩4~6倍,获得浓缩液,将浓缩液离心,收集上清液。
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有机溶剂为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或丙酮中的一种,优选乙酸乙酯。
进一步,步骤(3)中所述反应是在40~100℃反应1~10h至反应混合液透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49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