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霉菌氧化物的生物发酵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94836.X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8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宋香羿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太平洋化学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33/20 | 分类号: | C12P33/20;C12R1/845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35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霉菌 氧化物 生物 发酵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甾体激素类药物霉菌发酵工艺,尤其是一种霉菌氧化物的生物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甾体化合物类药物生产过程中,“霉菌氧化物”是制备激素类药物重要的中间体,通过生物发酵,使用“黑根霉(Rhizzopus nigricans)”将底物“沃氏氧化物”转化为“霉菌氧化物”,该过程受着诸多因素、条件的限制。虽多年来工艺不断改进,各项指标有所提高,但其转化率、收率、指标并无大的突破。近年来,随着激素类药物不断研制、开发,一些高效、低毒产品不断推向市场,“霉菌氧化物”这个重要的中间体,更加显现出它的重要地位。因此,在稳定产品质量前提下,改变突破现有工艺达到转化率、收率的高指标,产品的高产率尤显重要。
据检索,专利文献CN102174630公开了一种甾体激素类药物霉菌发酵工艺,尤其涉及到霉菌发酵生物合成制备霉菌氧化物新工艺,它是以碳源、氮源和消沫剂为主要原料,碳源:葡萄糖60~85kg;氮源:玉米浆60~85kg;蚕蛹粉10~20kg;硫酸铵5~10kg;消沫剂:聚醚1000~2000ml;搅拌反应,并在生物发酵过程中通入空气,在26±4℃搅拌反应,并在生物发酵过程中进行通气,经24-72h氧化反应,再经板框压滤脱水、吹干,将底物沃氏氧化物转化为含有霉菌氧化物的菌丝体,再经丙酮提取得到霉菌氧化物粗品,经甲苯、氯仿混合溶剂精制得到霉菌氧化物精品。
本发明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研发,将培养基的成分经过科学配比,获得更加优良的培养基配方,收率获得很大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步骤之处,提供一种霉菌氧化物的生物发酵方法,本发明重新对发酵培养基进行配伍,提出一种全新的培养基成分,大幅度提高产品转化率和收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霉菌氧化物的生物发酵方法,所用培养基的成分及重量份数如下:葡萄糖80-90
玉米浆50-70
蚕蛹粉2-10
硫酸铵2-10
棉籽蛋白2-10。
而且,培养基还包括消泡剂。
而且,所述消泡剂为聚醚消泡剂。
而且,发酵的具体方法如下:
⑴将发酵培养基一次投入一级种子罐中,加水,搅拌均匀后,加入30%碱液,调整pH4.8-5.0,进行蒸汽灭菌,降温至27-28℃,接入“黑根霉”孢子悬浮液,通气搅拌下培养18-20h,镜检达标后形成一级种子液;
⑵二级发酵罐培养基同一级发酵罐配比,灭菌,降温,移入一级种子液后,通气、搅拌、培养18-20h,镜检达标,投入底物“沃氏氧化物”,进行生物氧化至24-50h,取样镜检,及色谱测试底物达标后,提高温度至50-60℃时,培养结束获得霉菌氧化物培养液及菌丝体,放料滤干再提纯精制霉菌氧化物。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在氮源的组分中首次使用了棉籽蛋白最为新的氮源配方,弥补蛋白质含量偏低,氨基酸配方不够合理等缺陷,同时棉籽蛋白中含有微量元素铁,不会给微生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进而提高发酵效率,增加收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化学反应式是:
沃氏氧化物 霉菌氧化物
实施例1
发酵培养基成分如下:
碳源:葡萄糖90kg
氮源:玉米浆70kg
蚕蛹粉10kg
硫酸铵10kg
棉籽蛋白10kg(北京中棉紫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脱酚棉籽蛋白)
消泡剂:聚醚1000ml
一种霉菌氧化物的生物发酵方法,步骤如下:
1、一级发酵:将发酵培养基一次投入2.5吨一级种子罐中,加自来水至2吨。打开搅拌机搅均匀后,加入30%碱液,调整pH4.8-5.0,达到工艺要求后,进行蒸汽灭菌,降温至27-28℃,接入1200ml制备好的“黑根霉”孢子悬浮液通气搅拌下培养18-20h,镜检无其他杂菌,后形成一级种子液,移入二级发酵罐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太平洋化学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太平洋化学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48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